MADRID — 根据英国AMALFI试验显示,在普通人群中通过远程筛查检出了原本未被发现和治疗的房颤新病例。
在AMALFI试验中,研究人员选择了27家初级医疗机构中年龄≥65岁、卒中风险中高危但既往无房颤或房扑病史的受试者。结果显示,接受Zio XT可穿戴胸贴进行14天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受试者中,4.2%被检出房颤。2.5年随访显示,接受邮寄贴片筛查的干预组中有6.8%建立了初级保健房颤记录,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4%(比例比1.26,95%CI 1.02-1.57)。牛津大学Rohan Wijesurendra博士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报告了该结果。
随访期内,干预组抗凝治疗时长较对照组长(1.63月 vs 1.14月,P<0.001),但两组卒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 vs 2.5%,RR 1.08)。Wijesurendra指出:"AMALFI证明通过可扩展的远程筛查方案可高效开展房颤筛查,该设计可为国家筛查项目提供参考。"研究同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牛津大学Louise Bowman博士强调,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常规筛查在成本效益上具有优势,试验的长期随访和健康经济学分析仍在进行。她指出需超大规模研究才能检测出卒中率的真实差异,即便AMALFI将随访延长至5年,纳入约5000例样本仍难以观察到显著差异。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Isabelle Van Gelder博士评价该研究"相关性高且创新",特别肯定邮寄贴片方法在老年高危人群中的可行性。数据显示,超半数贴片检出者的房颤负荷<10%,提示亚临床房颤的治疗阈值仍需明确。Wijesurendra指出:"临床指南尚未区分高低负荷房颤风险,对高危患者应权衡抗凝治疗出血风险。"
研究者坦承,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如Apple Watch)的普及可能影响系统筛查效果。在AMALFI试验中,非贴片检出的房颤病例来源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区分是症状驱动就诊或消费设备自检发现。数据显示贴片组房颤报警中位时间较消费设备组提前103天(530天)。
AMALFI试验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下开展,总招募22000人中完成5000例入组。研究人群平均年龄78岁,女性占47%,CHA2DS2VASc评分中位数4分。85%受试者完成贴片佩戴,1/3确诊持续性房颤。研究者强调,全科医生根据监测结果自主决定临床管理。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