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去十年间有所增长,但作为心脏病遗传风险因子的脂蛋白(a)检测在美国仍极为罕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检测在美国的普及率依然很低,相关成果已发表于《JACC:进展》期刊。
脂蛋白(a)(简称Lp(a))是血液中的一种胆固醇颗粒,其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中风及主动脉瓣疾病风险显著相关。约20%的美国人口存在Lp(a)水平升高现象,但检测率长期处于低位。
在最新研究中,科研团队分析了覆盖全美50个州、包含超3亿患者记录的Epic Cosmos国家数据库。这是首个以该规模评估患者群体的研究,也是加州大学系统首次使用该数据库。研究显示:2015至2024年间,仅72.85万名患者(占美国总人口0.2%)接受了Lp(a)检测。检测量虽从2015年的约1.4万人增至2024年的30余万人,但总体比率仍远低于专家推荐的风险筛查标准。作为心脏病早期预测指标,欧洲国家正推动全民检测,而美国在此目标上明显落后。
"通过分析超3亿患者的全国数据,我们发现将Lp(a)检测纳入常规诊疗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主要作者、该校医学院医学助理教授马蒂厄斯·拉姆西斯医学博士表示,"这些发现为我们扩大检测覆盖范围提供了路线图。临床医生对Lp(a)检测重要性的认知正在提升,但整体检测率偏低及地域分布不均表明我们仍需努力。更广泛的检测意识与可及性,将决定能否在疾病早期干预以预防心肌梗死和中风,确保患者及时受益于新兴疗法。"
研究揭示了显著的群体差异:50至65岁成年人检测最普遍,男女检测率接近均等。但种族差异突出——尽管非裔和拉丁裔群体受心血管疾病影响更严重,受检者中非裔不足10%,拉丁裔仅7%,而白人患者占绝大多数。
地理分布同样不均衡:加利福尼亚州、俄亥俄州和得克萨斯州的检测量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以上。部分州几乎未开展Lp(a)检测,凸显全国范围内认知与临床实践的差异。
研究还发现检测方法的转变:2015年主要采用测量血液样本中脂蛋白(a)总重量的"质量测定法",而到2024年,三分之二的检测已改用更精准的摩尔测定法。后者通过计量血液中Lp(a)颗粒的实际数量评估心血管风险,符合临床指南更新。脂蛋白(a)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水平几乎完全由基因决定且终身稳定,不同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不受饮食或生活方式影响,目前尚无广泛可用的降低疗法,但多种治疗方案已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专家指出,扩大检测有助于识别可能从新疗法中获益的高风险患者。
尽管认知度提升,检测仍属罕见。现行指南建议成年人终身至少检测一次Lp(a),尤其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但年均检测率不足五百人中之一,研究团队认为仍需大幅改进。
"检测量上升令人鼓舞,但我们离目标仍有差距,"共同作者、该校医学院医学教授兼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艾蒂什姆·马哈茂德医学博士表示,"若要弥合心血管风险评估的缺口,特别是医疗资源不足社区,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明确临床指南并确保Lp(a)检测的保险覆盖一致性。"
研究者强调,此项工作不仅关乎检测率,更关乎医疗公平。鉴于心血管疾病仍是美国首要死因,确保各人群平等获取新兴诊断工具至关重要。未来研究将探究部分群体和地区采用Lp(a)检测滞后的原因,并追踪未来数年新型降脂疗法临床应用后检测模式的演变。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