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致残性多维精神疾病,全球约3.5亿人患病。认知功能障碍是MDD的核心诊断标准,也是导致社会功能无法恢复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即使情绪症状缓解,认知障碍仍可能持续存在,这表明MDD的情绪和认知症状具有可分离性。多个领域的认知损伤(如执行功能、学习记忆、处理速度、注意力)与不良社会心理和职业结局密切相关。临床亟需开发易获取、低成本的认知评估工具,如THINC整合工具(THINC-it)。然而,针对特定认知域的抗抑郁治疗研究仍不充分,尽管沃替西汀等新型药物显示出直接的认知增强作用,但更多药物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引言
MDD的特征性损害涉及多个脑区(如海马),其体积缩小与病程负相关。慢性抑郁状态通过损害脑功能导致"人力资本"损失,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在MDD的各种受损领域中,认知障碍是与人力资本损失最相关的维度。尽管传统治疗聚焦情绪症状改善,但研究发现这些改善与社会功能恢复和返岗时间无直接关联。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社会功能不良的核心中介因素,亟需将其作为新的治疗靶点。
认知领域分类
认知功能分为"冷认知"(无情绪参与的处理速度、执行功能等)和"热认知"(涉及情绪加工的注意偏向、反刍等)。神经影像研究显示前额叶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功能异常。MDD患者的认知损伤具有异质性,与病程频率、代谢共患病(如肥胖)、年龄等因素相关。研究发现认知功能可作为抑郁症发病风险和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例如情景记忆下降可预测3年后抑郁风险增加。
社会功能影响
认知损伤独立于情绪症状影响社会功能。数据显示,48%的MDD患者至少在一个认知维度上低于常模2个标准差。认知缺陷导致职场生产力下降,每年给北美经济造成430亿美元损失。即使达到情绪症状缓解,患者仍存在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持续损伤。
认知评估工具
传统评估工具(如HAMD、MADRS)的认知条目不足,主客观认知评估存在分离。新型计算机化工具THINC-it整合了N-Back、符号数字转换等任务,可同时评估主客观认知缺陷,但尚缺乏明确的临床界值。
治疗干预
药物治疗
沃替西汀是首个获得FDA批准具有独立认知增强作用的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涉及5-HT1A受体激动和5-HT3受体拮抗。其他药物如度洛西汀对延迟记忆改善显著。新型快速抗抑郁药艾司氯胺酮通过调节NMDA受体,在难治性抑郁中显示出改善执行功能的潜力。
认知矫正
认知矫正疗法(NEAR)通过定制化计算机游戏改善执行功能。rTMS刺激背外前额叶皮层可改善处理速度、言语流畅性等领域。电休克治疗(ECT)虽可能引起短期认知副作用,但总体具有神经可塑性促进作用。
非药物治疗
有氧运动可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者的记忆。鼻用胰岛素在双相障碍中显示认知改善,但MDD研究结果不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难治性抑郁中显示出增强言语记忆的潜力。
结论
MDD的认知障碍常被忽视,其评估和干预对改善社会功能结局至关重要。现有治疗方法对认知症状改善有限,沃替西汀的批准标志着该领域的重要进展。未来需发展靶向认知症状的治疗策略,结合心理治疗、神经调控和新型药物,以实现MDD患者的长期功能康复。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