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指脑部供血突然中断或显著减少,导致脑组织缺氧和营养中断。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数分钟内就会开始死亡。由于大脑掌控思维、运动、语言及无数重要功能,因此损伤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主要中风类型包括:
- 缺血性中风 - 由向脑部供血的动脉阻塞引发,占所有中风病例的约85%
- 出血性中风 - 由脑部或脑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并压迫脑组织
此外还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这种情况下脑供血暂时中断但迅速恢复,症状持续时间较短。TIA是重要预警信号: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约三分之一会在一年内发展为完全性中风。
中风成因
中风并非随机事件,而是由逐渐损伤血管的基础疾病累积所致。理解这些成因不仅能解释发病机制,更是预防关键。
1. 缺血性中风成因
绝大多数中风由血栓阻断脑血流引发,具体机制包括:
- 动脉粥样硬化 - 脂肪沉积(斑块)堆积使动脉狭窄,更容易形成血栓
- 栓塞 - 血栓或碎片在体内其他部位(如房颤患者心脏)形成后随血流至脑部
- 血栓形成 - 凝血直接发生在脑动脉中,通常在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处
2. 出血性中风成因
这类中风源于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主要诱因包括:
- 高血压 - 最大危险因素,长期压力削弱动脉壁
- 动脉瘤 - 血管壁气球状膨胀可能破裂
- 动静脉畸形(AVM) - 异常血管团可能破裂
- 外伤 - 头部损伤可引发出血性中风
3. 危险因素
下列因素增加中风风险:
- 生活方式风险:吸烟、不良饮食、肥胖、缺乏运动、过度饮酒
- 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心脏病、房颤、镰状细胞贫血
- 遗传与年龄:家族史、超过55岁,或特定族群(如非裔和西班牙裔)
中风症状
快速识别中风可能决定生死和永久残疾与否。由于脑细胞缺氧快速死亡,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FAST识别法
医务人员常用FAST口诀帮助公众快速识别:
- F - 面瘫:一侧面部下垂或麻木
- A - 手臂无力:一侧手臂下垂或无力
- S - 言语困难:言语含糊、混乱或失语
- T - 及时就医: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救助
其他症状
除FAST外,中风还可能表现为:
- 突发单侧下肢麻木无力
- 突发意识混乱、理解障碍或言语困难
- 单眼或双眼突发视力障碍
- 突发行走困难、眩晕、平衡失调或协调障碍
- 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尤其出血性中风)
中风期间的脑损伤机制
当脑血流中断,神经元失去主要能量来源(氧气和葡萄糖)。数秒内神经元开始功能障碍,数分钟后开始死亡。与其他细胞不同,神经元再生能力有限,这解释了中风常导致永久损伤的原因。
损伤呈现涟漪效应:核心区域遭受不可逆损伤,而周围的缺血半影区若及时恢复血流可能挽救。这正是溶栓药物或手术干预需快速实施的关键原因——在永久损伤发生前抢救脑组织。
中风诊断
出现症状时,分秒必争。医生需迅速确定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中风,因为治疗方法截然不同。
1. 病史与体检
医生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肌力、反射、语言和平衡能力,同时核查既往病史、危险因素和症状起始时间。
2. 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最快且最常用的工具,可迅速检测出血,排除出血性中风
- MRI:提供更详细图像,适用于识别早期或微小中风
- CT/MR血管造影:可视化血管,检测阻塞或动脉瘤
3.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测可发现凝血障碍、感染、胆固醇和血糖水平。心电图可检测房颤,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腔血栓。
中风治疗
治疗方案取决于中风类型、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治疗原则是紧急处置:越早开始治疗,预后越好。
1. 缺血性中风急救
- 溶栓药物:阿替普酶(tPA)在症状出现3-4.5小时内使用可溶解血栓,显著改善预后,但有出血风险
- 机械取栓术:外科医生经腹股沟动脉置入导管至脑部,清除血栓。某些患者在24小时内仍可获益
2. 出血性中风急救
- 止血与降颅压:药物可降低血压、预防癫痫或逆转抗凝药物效应
- 手术:动脉瘤夹闭、清除血肿或减压手术
3. 支持治疗
两类中风患者可能都需要呼吸支持、静脉输液、营养支持或重症监护。
中风康复治疗
急救期结束后,康复是关键。患者常面临身体、认知和情感方面的挑战,需要长期康复。
1. 身体康复
- 物理治疗:恢复肌力、平衡和行动能力
- 职业治疗:重新学习穿衣、烹饪等日常活动
- 语言治疗:解决言语、理解和吞咽困难
2. 心理与认知恢复
许多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或记忆力减退。心理咨询、互助小组和药物治疗可帮助恢复。
3. 社会功能重建
中风可能影响独立性、就业和人际关系。社会工作者、康复专家和社区项目在帮助患者重建生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中风预防
预防是抗击中风最有力的武器。许多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采取具体措施可有效预防:
-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首要原因
- 戒烟:烟草损害血管并促进血栓形成
- 均衡饮食: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蛋白支持血管健康
- 规律运动:即使是适度运动也能降低风险
- 管理慢性病: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 限制饮酒:过量饮酒或吸毒显著增加风险
- 监测心律:必要时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房颤
全球中风负担
中风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1500万人发生中风;约500万人死亡,另有500万人永久残疾。中低收入国家因预防保健和急诊服务受限,负担尤为沉重。
但前景并非黯淡。公众健康教育、医疗服务改善和治疗进展已成功降低部分地区的死亡率。关键是持续教育、预防并将中风视为医疗紧急事件。
中风的人文视角
每个医学描述背后都有深刻的人类故事。不能抱孙的老祖母、突然中断职业生涯的年轻人、目睹父母言语困难的青少年——中风影响着家庭和整个社区。
但同样存在韧性故事。许多幸存者通过决心和帮助,重获行走能力、语言能力,重新燃起生活希望。中风虽是窃贼,但通过早期识别、快速治疗和康复,未来未必被劫走。
行动号召:提高警惕
中风不仅是医学状况,更是警示。它提醒我们大脑的脆弱和人类精神的坚韧。提醒我们每一秒都很重要,预防强大,康复可能。
掌握识别信号、控制危险因素、寻求及时救治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通过科学、同情和集体行动,中风可以预防、治疗并克服。
健康从不应当理所当然——但借助知识、警觉和关爱,我们可以守护它。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