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市民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市民李女士因家中24小时开空调,室内空气不流通,回家后突发胸闷缺氧,只能通过吸氧来缓解症状。据报道,西安当日最高气温达43℃,晚间最低温度也超30℃。市民路女士感慨,往年开窗就能降温,今年极端高温让空调不得不全天开启。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公众对高温健康风险的高度关注。有提示指出,高温天气下中暑风险大幅上升,热射病死亡率极高,还需警惕脑卒中等并发症。
高温“烤”验:健康面临哪些威胁?
- 中暑分级与热射病风险:中暑分为不同等级,先兆中暑会让人感觉头晕、乏力;轻症中暑时体温升高,皮肤灼热;最严重的重症中暑即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超40℃,会出现多器官衰竭,死亡率可达70%-80%。高温会直接破坏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电解质紊乱,一旦出现热射病症状,必须立即降温并进行医疗干预。
- 脑卒中风险加剧:当气温超过32℃,血管会扩张,脑血流减少,血压波动加大,再加上脱水情况,很容易诱发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研究表明,高温每升高1℃,脑卒中急诊量就会增加2%-3%。
- 空调依赖的潜在危害:24小时开空调会使室内CO₂浓度升高、氧气含量下降,引发缺氧性头晕。而且密闭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加重呼吸系统负担。
空调病来袭?室内空调使用不当危害大
- 缺氧机制解析:空调持续运行会让室内空气循环停滞,CO₂浓度可能升至1000ppm以上,而正常浓度为400 - 600ppm。CO₂浓度过高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就像在高原地区一样,引发缺氧症状,李女士的胸闷就是典型表现。
- 专家建议与解决方案:一是定时通风,每2小时开窗10分钟,降低室内CO₂浓度;二是控制湿度,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 - 60%,避免呼吸道黏膜干燥;三是避免直吹,空调风口直吹人可能诱发肌肉痉挛或关节疼痛。
高温防护攻略:预防与急救措施大揭秘
- 中暑预防:日间10时至16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出门穿透气衣物并戴上遮阳帽;每小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如淡盐水,每日饮水量要达到2 - 3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每日监测体温与血压。
- 缺氧急救与长期管理:轻度缺氧可移至通风处深呼吸,严重者要及时吸氧并就医;家庭可配置血氧仪,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5%时需提高警惕;高温期间减少剧烈运动,选择清晨或晚间凉爽时段活动。
健康科普:掌握体温调节与个性化管理
- 体温调节机制:人体通过排汗散热维持37℃的恒温,高温会使汗液蒸发受阻,体温失控就会引发器官损伤。热射病患者需在黄金2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9℃以下,否则易出现凝血障碍或肾衰竭。
- 个性化健康管理策略:肥胖人群要控制BMI<24,以减少产热负荷;高血压患者在高温时段要避免降压药与降暑药叠加导致低血压;家庭可储备藿香正气水、退热贴、冰袋及体温计等应急物资。 西安市民的吸氧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极端高温下我们要正确认识高温对健康的复合性危害,通过科学通风、合理补水和及时就医来降低风险。医疗机构可加强社区宣教,推广“高温健康风险自评表”,政府也应建立极端天气健康预警联动机制。只有把预防意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在气候危机中守护好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