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郑州一名1岁2个月大的宝宝凡凡,因为家人的频繁亲吻,遭遇了一场健康危机。凡凡出现了高烧不退,体温高达38度,还伴有睡觉打呼的症状。经医生检查发现,原来是感染了EB病毒,也就是俗称的“亲吻病”。
可爱宝宝成“亲吻病”受害者
凡凡模样可爱,家人总是忍不住亲吻他的面部。可谁能想到,这份浓浓的爱意竟成了病毒传播的途径。频繁亲吻让凡凡感染了EB病毒,出现了高烧和打呼症状,原本活泼的宝宝变得难受不已。
EB病毒:隐藏在亲吻背后的健康杀手
EB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而且全年都有感染风险。虽然这种病毒高发于4 - 6岁的孩子,但像凡凡这样更小的孩子也难以幸免。感染后,孩子可能会患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高烧、喉咙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部分孩子还会感到疲倦、食欲下降。
为啥婴幼儿易被“亲吻病”盯上
这主要和EB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有关。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像亲吻、共用餐具、咀嚼食物后喂给孩子等行为都可能传播病毒。而90%以上的成年人是EB病毒携带者,只是他们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婴幼儿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完全,抵抗力弱,当携带病毒的成年人亲吻孩子口鼻或用咀嚼食物的方式喂食时,病毒就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如何远离“亲吻病”
预防措施
为了孩子健康,要避免亲吻孩子的口鼻、小手等部位,也不要用嘴咀嚼食物后再喂给孩子。家长和照顾者面对免疫力低的婴幼儿,接触时要更加谨慎。
应对措施
如果孩子出现高烧、喉咙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和患病者密切接触。此外,加强孩子的营养,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治疗方法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EB病毒感染,主要是对症治疗。让孩子保持充足休息,多补充水分,必要时可以使用退烧药。情况严重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或进行其他支持性治疗。
关于“亲吻病”的更多知识
EB病毒的“前世今生”
EB病毒早在多年前就被发现,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流行。它被称为“亲吻病”,就是因为主要通过亲吻等唾液传播方式感染他人。
儿童传染病及防护要点
除了“亲吻病”,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还有手足口病、流感等。预防这些传染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少去人员密集场所,还要定期接种疫苗。增强孩子免疫力也很重要,合理饮食能为孩子提供充足营养,比如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让孩子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适量运动,像散步、玩耍等,能增强孩子体质。此外,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也很关键。 爱孩子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了解这些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