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消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一项研究引发广泛关注。该研究追踪6000多名2至8岁儿童的发展状况,发现幼儿每天屏幕时间若超过90分钟,其语言、社交技能以及学业表现都会受到负面影响。这一成果无疑给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
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研究团队长期跟踪6000多名2至8岁儿童,深入探究屏幕时间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并将数据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对比。WHO建议,两岁以下儿童不应有任何屏幕时间,2至5岁儿童每天不超一小时。
研究发现,两岁以下儿童若每天屏幕时间超90分钟,语言技能会较弱,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概率更高。到四岁半和八岁时,这些孩子在词汇、沟通、写作、计算能力和字母流畅度等方面均低于平均水平。并且,他们社交技能差,“同伴问题”多,更倾向独自玩耍,不被其他孩子喜欢,也不太愿意分享玩具。此项研究意义重大,清晰揭示屏幕时间对幼儿的具体影响,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屏幕时间对幼儿的具体影响
屏幕时间对幼儿语言、社交技能和学业表现影响显著。研究显示,每天看两个半小时电视的孩子情况更糟,学术表现处于班级后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更大。而每天屏幕时间少于一小时的孩子,语言技能更好、教育水平更高且行为问题较少。
研究人员梅根·加思(Megan Gath)指出,屏幕时间与学术结果呈线性关系,屏幕时间越多,结果越差,在屏幕暴露水平最高时最为明显。具体而言,每天超90分钟屏幕时间的孩子,在词汇、沟通、写作和计算能力方面明显落后同龄人,在社交场合也较为孤僻,不善于与同伴互动。
屏幕使用时间增加的原因及后果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来屏幕使用时间急剧增加,这或为学龄前儿童准备不足的部分原因。早期儿童的屏幕时间可预测孩子入学时的技能水平,屏幕使用增加使众多孩子入学时缺乏必要语言和社交技能。
据统计,约80%的两岁儿童和95%的五岁儿童屏幕时间超过WHO建议。在英国,多数两岁儿童每天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和使用智能手机超两小时,五分之一的孩子两岁时就拥有智能手机。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孩子当下发展,还可能对其未来学业和社交生活产生长期不利影响,比如学习新知识时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交往出现沟通障碍等。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与实践
WHO建议两岁以下儿童不应有任何屏幕时间,2至5岁儿童每天不超一小时。但现实中,许多家长并未严格遵守。
其实,WHO提出此建议有科学依据。幼儿时期大脑快速发育,过多接触电子屏幕可能干扰正常神经发育过程,影响语言、社交技能和学业表现,还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问题。
为助家长合理安排孩子屏幕时间,这里有实用建议:首先,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内容,如简单有趣的科普动画;其次,设定固定时间段,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此外,还可开展替代活动,像户外运动能增强孩子体质,促进身体发育;亲子阅读有助于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和情感交流。
科普知识:屏幕时间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屏幕时间指孩子每天花在电子设备上的时间,涵盖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对幼儿来说,过多屏幕时间会影响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
幼儿时期大脑神经元快速连接和发育,过多接触电子屏幕可能干扰神经元间正常信号传递,影响大脑特定区域功能发展,进而影响语言、社交等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经常长时间看屏幕的幼儿,在语言表达、理解他人意图等方面发展速度较慢。家长应充分认识屏幕时间对孩子的影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如减少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机会,多陪孩子进行有益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结论与展望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研究表明,屏幕时间过长对幼儿发展有负面影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重视,遵循WHO建议合理安排孩子屏幕时间。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替代活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聚焦屏幕时间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影响,开发有效干预措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