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病因学检查]
A --> D[炎症评估]
B --> B1(腹部超声-首选)
B --> B2(CT扫描)
B --> B3(MRI/MRCP)
C --> C1(自身免疫抗体检测)
C --> C2(寄生虫筛查)
C --> C3(药物暴露史分析)
D --> D1(血常规+CRP)
D --> D2(肝功能)
判断逻辑:
超声:
胆囊壁增厚(>3mm)或胆泥提示炎症;若见寄生虫结构(如吸虫)支持寄生虫性胆囊炎。
CT/MRI:
"双环征"(胆囊壁分层)提示缺血或坏疽;胆管扩张需排查寄生虫阻塞。
自身免疫抗体:
AMA(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指向自身免疫性胆囊炎。
寄生虫筛查:
粪便虫卵阳性或血清IgG抗体滴度升高→确诊寄生虫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血常规:
白细胞>10×10⁹/L:提示急性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胆囊炎)。
中性粒细胞比例>80%:需警惕坏疽或穿孔风险。
肝功能:
ALP/GGT升高(>1.5倍正常值):胆管受累标志,见于寄生虫或药物性胆囊炎。
ALT/AST轻度升高(<3倍):反映继发性肝损伤。
炎症标志物:
CRP>50 mg/L:提示重症炎症,需紧急干预(如缺血性胆囊炎)。
寄生虫检测:
粪便虫卵阳性:需立即驱虫治疗+胆囊引流。
血清抗体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确诊。
自身免疫抗体:
AMA阳性:需评估是否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四、总结
确诊核心:病因证据(寄生虫/自身免疫/药物/缺血) + 病理或影像特征。
关键检查:超声(初筛)→ CT/MRI(评估并发症)→ 针对性病因检测。
危急值:CRP>50 mg/L + 白细胞>15×10⁹/L → 提示坏疽或穿孔,需急诊手术。
参考文献:
《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第11版)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胆囊炎诊疗指南》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