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下区Submandibular regio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下颌下区(Submandibular Region)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下颌下区位于颈部前部,具体为下颌骨下缘与舌骨之间的区域,属于颈前三角的下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 Triangle)。
- 重要毗邻:
- 上界:下颌骨下缘(距离舌骨约5-7厘米)。
- 外侧界: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 内侧界:二腹肌前腹与后腹的汇合处(即下颌舌骨肌的上方)。
- 底: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及下颌舌骨肌。
- 顶: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覆盖的浅层结构。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消化系统(因包含下颌下腺)和淋巴系统(因存在下颌下淋巴结),同时与循环系统(血管)和神经系统(神经)相关联。
- 功能:
- 消化功能:通过下颌下腺分泌唾液,参与口腔湿润和食物消化。
- 免疫防御:下颌下淋巴结过滤淋巴液,参与局部免疫反应。
- 支持与传导:血管(如颌外动脉)和神经(如舌神经)为邻近组织供血和传递信号。
3. 组织结构
- 主要结构:
- 下颌下腺:成对存在的唾液腺,位于下颌骨内侧与舌骨之间,由浆液性腺泡构成。
- 下颌下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支配下颌下腺分泌。
- 血管:颌外动脉、面静脉、舌动脉等。
- 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等。
- 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群,沿颌外动脉排列。
4. 功能与作用
- 唾液分泌: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含淀粉酶,帮助分解碳水化合物。
- 维持口腔环境:唾液润滑口腔,缓冲酸性物质,减少龋齿风险。
- 免疫屏障:淋巴结过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下颌下腺炎:由感染(如细菌或病毒感染)或涎石阻塞导管引起,表现为肿胀、疼痛。
- 涎石症: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导致唾液排出受阻,常见于下颌下腺(因导管长且陡)。
- 肿瘤:良性(如多形性腺瘤)或恶性(如腺癌)肿瘤,需通过影像学和活检确诊。
- 淋巴结肿大:感染(如扁桃体炎)、结核或恶性肿瘤转移的表现。
- 治疗方法:
- 下颌下腺炎:抗生素(如青霉素)、热敷;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 涎石症:小结石可通过按摩或体外震波碎石;大结石需手术切除导管或腺体。
- 肿瘤:良性肿瘤行腺体切除术;恶性肿瘤需联合放化疗。
- 淋巴结病变:根据病因选择抗感染、抗结核或肿瘤治疗。
- 康复要点:
- 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 涎石症患者需增加饮水,避免高钙饮食。
6. 常见误区
- 误区1:将下颌下腺与腮腺混淆。
澄清:腮腺位于耳下,分泌的唾液更黏稠,而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流动性更强。
- 误区2:认为下颌下淋巴结肿大仅由感染引起。
澄清:需警惕肿瘤转移(如头颈部癌、淋巴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jögren综合征)。
二、参考文献
- 《格氏解剖学》第41版:下颌下区的解剖边界与组织结构(第24章头颈部解剖)。
- 丁香通《颈部解剖学》:颈前三角分区及临床意义(
- 《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下颌下腺疾病诊疗指南。
- 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名词》:下颌下区的英文对应术语(Submandibular region)及分类树定义。
以上内容基于权威解剖学资料及临床指南整理,确保信息准确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