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专科评估]
B --> B1(PCR检测VZV DNA)
B --> B2(病毒培养)
C --> C1(头颅/脊髓MRI)
C --> C2(颞骨CT-耳部并发症)
C --> C3(腹部CT-胃肠并发症)
D --> D1(裂隙灯检查-眼部)
D --> D2(面神经功能测试)
D --> D3(膀胱尿动力学-泌尿系)
判断逻辑:
PCR检测:
阳性结果可直接确诊,阴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假阴性见于取样过早/过晚)。
MRI检查:
神经根增强提示病毒性神经炎,脑膜强化提示脑膜脑炎(需排除其他感染)。
裂隙灯检查:
角膜树枝状溃疡=病毒性角膜炎;前房细胞=葡萄膜炎(需紧急眼科干预)。
面神经测试:
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肌电图失神经电位=面神经轴索损伤(预后较差)。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VZV PCR
阴性
阳性确诊感染;假阴性需重复采样或结合血清学
VZV IgM
<1:10
>1:10提示急性感染;免疫抑制患者可能无应答
VZV IgG
阳性(既往感染)
急性期→恢复期4倍升高=活动感染;单独阳性仅提示既往暴露
CRP
<5 mg/L
>50 mg/L提示严重炎症或细菌重叠感染
脑脊液检查
白细胞<5/μL
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病毒性脑膜炎;糖正常可区别于细菌感染
角膜刮片
无包涵体
多核巨细胞+嗜酸性包涵体=病毒性角膜炎(需抗病毒治疗)
四、总结
确诊核心:依赖病原学检测(PCR为优选),结合典型皮损+神经痛+并发症三联征。
并发症评估:按受累系统选择针对性检查(如MRI查CNS、裂隙灯查眼部)。
实验室解读:
PCR阴性时,血清学4倍升高可辅助诊断。
CRP显著升高提示细菌重叠感染风险。
脑脊液异常需排除其他病原体。
参考文献:
WHO《病毒性皮肤病诊断指南》
IDSA《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22nd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