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冈比亚锥虫病Unspecified Gambiense trypanosomia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53:56
编码1F51.0Z

关键词

索引词Gambiense trypanosomiasis、未特指的冈比亚锥虫病、冈比亚锥虫病、西非锥虫病、慢性锥虫病、冈比亚锥虫感染、布氏冈比亚锥虫病、布氏冈比亚锥虫感染
缩写Gambian-Sleeping-Sickness、Tbg
别名冈比亚锥虫症

未特指的冈比亚锥虫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血液、淋巴结穿刺液或脑脊液标本中直接镜检发现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鞭毛体。
      • PCR检测检出布氏冈比亚锥虫特异性基因序列(如TgsGP基因)。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间歇性高热(>38.5℃)伴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肿大(Winterbottom征)。
      • 进展性神经系统症状:嗜睡、性格改变、运动失调或昏迷(脑膜脑炎期)。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3个月内有非洲中西部流行区旅居史。
      • 采采蝇叮咬暴露史或疫区水源接触史。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发热+Winterbottom征或神经系统症状)。
      • 血清学抗体滴度升高(如CATT≥1:16或ELISA阳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血清学检查] A --> D[脑脊液检查] A --> E[影像学检查] A --> F[常规实验室检查]

B --> B1(血液涂片镜检) B --> B2(淋巴结穿刺镜检) B --> B3(脑脊液离心镜检) B --> B4(PCR检测)

C --> C1(卡片凝集试验-CATT) C --> C2(ELISA) C --> C3(免疫荧光抗体-IFAT)

D --> D1(细胞计数) D --> D2(蛋白质定量) D --> D3(锥虫检测)

E --> E1(头部MRI) E --> E2(头部CT)

F --> F1(血常规) F --> F2(CRP/ESR)

判断逻辑

  1. 病原学检查

    • 血液/淋巴结涂片阳性:确诊血液淋巴期感染,阴性需重复检测(锥虫血症呈波动性)。
    • PCR阳性:特异性>95%,适用于早期或低寄生虫血症病例。
  2. 血清学检查

    • CATT≥1:16:提示活动性感染,但需排除既往感染(流行区假阳性率5-10%)。
    • ELISA/IFAT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单一阳性仅支持疑似诊断。
  3. 脑脊液检查

    • 白细胞>5/μL+蛋白>45mg/dL:提示进入脑膜脑炎期,是使用含砷药物治疗的关键指征。
    • 检出锥虫:确诊神经系统受累(预后不良标志)。
  4. 影像学检查

    • MRI显示脑膜强化/白质病变:支持脑膜脑炎诊断,需与脑疟疾、HIV脑病鉴别。
  5. 常规实验室

    • 贫血+白细胞增多:非特异性炎症指标,需结合特异性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血液涂片阳性:确诊活动性感染,提示需立即启动苏拉明或喷他脒治疗。
    • 脑脊液锥虫阳性:升级为美拉胂醇或依氟鸟氨酸治疗,并监测砷毒性。
  2. 血清学检查

    • CATT滴度≥1:32:高度提示活动性感染,阴性不能排除早期感染(窗口期2周)。
    • ELISA阳性但病原学阴性:需3周后复查,可能为潜伏感染。
  3. 脑脊液异常

    • 白细胞>20/μL:强烈提示神经系统受累,需腰椎穿刺复查直至治愈后2年。
    • 蛋白>75mg/dL:预示治疗反应差,需延长疗程。
  4. 血液学指标

    • 血红蛋白<8g/dL:提示溶血性贫血,需输血支持并排查合并疟疾。
    • 血小板<100×10⁹/L: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监测凝血功能。
  5. 炎症标志物

    • CRP>100mg/L:反映组织损伤程度,动态监测评估治疗应答。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筛:流行区暴露者首选CATT血清学筛查。
  2. 确诊:血清阳性者需病原学检测(血涂片/PCR),阴性但症状典型者行淋巴结穿刺。
  3. 分期:所有确诊患者必须行脑脊液检查,决定治疗方案(血液期VS脑膜脑炎期)。
  4. 随访:治愈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脑脊液,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WHO《人类非洲锥虫病防治指南》(2023)
  2. CDC《寄生虫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锥虫病专题综述(2024)
  4. 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ESCMID)共识声明
条目冈比亚锥虫病脑膜炎1F51.00
条目其他特指的冈比亚锥虫病1F51.0Y
条目未特指的冈比亚锥虫病1F51.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