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咖啡因有害性使用模式Unspecified Harmful pattern of use of caffe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18:46:51
编码6C48.1Z

关键词

索引词Harmful pattern of use of caffeine、未特指的咖啡因有害性使用模式、咖啡因有害性使用模式、咖啡因滥用
缩写未特指咖啡因有害性使用模式、未特指的咖啡因有害使用
别名不明咖啡因滥用、未指定的咖啡因依赖行为、非特定的咖啡因过度使用

未特指的咖啡因有害性使用模式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摄入模式与健康损害
      • 持续或反复摄入咖啡因剂量超过每日安全阈值(成人≥400mg,孕妇≥200mg)。
      • 导致至少一项明确的躯体或精神健康损害(如持续性头痛、焦虑障碍、心律失常)。
  2. 支持条件(临床与社会功能依据)

    • 戒断症状:停止摄入后出现头痛、疲劳、注意力下降等戒断症状(≥2项)。
    • 社会功能受损:因咖啡因使用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冲突。
    • 耐受性证据:需不断增加摄入量才能维持同等效果(剂量增幅≥50%)。
  3. 排除标准

    • 排除其他物质滥用(如酒精、苯丙胺)或器质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症状。

二、辅助检查

  1. 摄入量评估工具

    • 咖啡因消费量表(Caffeine Consumption Questionnaire, CCQ)
      • 判断逻辑:量化每日咖啡因来源(咖啡、能量饮料、药物),评估总摄入量是否超过安全阈值。
    • 24小时摄入记录法
      • 判断逻辑:通过详细记录所有含咖啡因食物/饮品的摄入时间和剂量,识别危险摄入模式。
  2. 生理评估

    • 动态血压监测
      • 异常意义:发现收缩压波动>20mmHg或持续性升高(≥140/90mmHg),提示心血管风险。
    • 心电图(ECG)
      • 判断逻辑:检测窦性心动过速(HR>100bpm)或心律失常,需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3. 心理评估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判断逻辑:总分≥14分提示咖啡因相关焦虑障碍,需与原发性焦虑症鉴别。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判断逻辑:总分>5分证实睡眠障碍,需评估咖啡因摄入与失眠的时间关联性。
  4. 影像学检查

    • 胃镜检查
      • 异常意义:发现胃黏膜充血/糜烂时,需结合咖啡因摄入史判断相关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特异性检测

    • 血浆咖啡因浓度
      • >30mg/L提示急性过量(正常代谢者半衰期3-5小时),>50mg/L与中毒症状直接相关。
    • 尿咖啡因代谢产物检测
      • 1,7-二甲基尿酸占比>70%提示长期高剂量代谢负担。
  2. 生化指标

    • 血钾水平降低(<3.5mmol/L):
      • 咖啡因的利尿作用导致电解质流失,需评估是否伴发肌无力或心律失常。
    • 空腹血糖波动(差值>2.2mmol/L):
      • 提示咖啡因可能干扰糖代谢稳定性,尤其糖尿病患者需警惕。
  3. 神经内分泌指标

    • 唾液皮质醇昼夜节律紊乱
      • 晨起皮质醇<138nmol/L或夜间水平>50nmol/L,提示HPA轴功能失调。
  4. 基因检测

    • CYP1A2基因多态性
      • 慢代谢型(*1F等位基因)者咖啡因清除率降低50%,中毒风险增加3倍。

四、总结

参考文献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咖啡因相关障碍章节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咖啡因健康风险评估报告

条目咖啡因有害性使用模式,间断性6C48.10
条目咖啡因有害性使用模式,持续性6C48.11
条目未特指的咖啡因有害性使用模式6C48.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