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脊髓、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剩余部位的原发性肿瘤Unspecified Primary neoplasm of spinal cord, cranial nerves, paraspinal nerves or remaining part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更新时间:2025-06-18 20:27:03 关键词 索引词 Primary neoplasm of spinal cord, cranial nerves, paraspinal nerves or remaining part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未特指的脊髓、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剩余部位的原发性肿瘤、脊髓、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剩余部位的原发性肿瘤、脊髓生物学行为不定或未知的肿瘤、硬膜外癌 NOS
展开 缩写 CNS-Primary-Tumor-NOS
展开 别名 未分类脊髓肿瘤、未定型脊髓肿瘤、未特指脊髓肿瘤、未特指脑神经肿瘤、未特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展开 未特指的脊髓、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剩余部位的原发性肿瘤(ICD-11 2A02.Z)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手术或活检标本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肿瘤(排除转移瘤)。
免疫组化/分子检测排除已知特指类型(如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2项核心症状(头痛+感觉/运动障碍+颅神经功能障碍)。
≥1项核心体征(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压增高/脊髓受压体征)。
影像学特征 :
MRI显示脊髓/脑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剩余部位占位性病变(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强化)。
排除脑实质原发性肿瘤(如大脑半球肿瘤)。
阈值标准 :
确诊 :满足"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高度疑似 :同时满足:
典型临床表现(≥2项核心症状 + ≥1项核心体征)。
影像学占位性病变(MRI或CT证实)。
排除其他特指类型肿瘤(通过病理或分子检测)。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病理学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MRI平扫+增强)
B --> B2(CT扫描)
B --> B3(PET-CT)
C --> C1(手术/活检标本)
C --> C2(免疫组化)
C --> C3(分子检测)
D --> D1(神经电生理检查)
D --> D2(认知功能评估)
判断逻辑 :
MRI/CT (首选MRI):
阳性标准 :
脊髓/脑神经区域占位病变(直径>1cm)。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提示血脑屏障破坏)。
关系 :阴性结果可排除肿瘤(敏感性>95%)。
病理学检查 (金标准):
免疫组化 :
GFAP阴性(排除胶质瘤),EMA阴性(排除脑膜瘤)。
Ki-67>5%提示增殖活性。
分子检测 :
无IDH1/2突变、1p/19q共缺失(排除少突胶质细胞瘤)。
PET-CT :
SUVmax>2.5 :提示高代谢肿瘤(鉴别良性病变)。
假阴性 :低级别肿瘤可能代谢不活跃。
神经电生理 (EMG/诱发电位):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脑脊液检查 :
蛋白升高 (>45mg/dL):
意义:血脑屏障破坏,提示肿瘤或炎症(需结合影像学)。
处理:若>100mg/dL + 细胞数正常,高度怀疑肿瘤。
细胞数正常 :
血液学检查 :
非特异性指标 :
CRP/ESR升高:提示炎症反应(需排除感染)。
血小板>450×10⁹/L:副肿瘤综合征可能。
分子标志物 :
循环肿瘤DNA阳性 :
意义:提示肿瘤负荷,可用于治疗监测。
局限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检出率较低(<30%)。
四、总结
确诊核心 :依赖组织病理学(手术/活检)联合免疫组化排除已知类型。
辅助检查逻辑 :
MRI定位 → PET-CT评估恶性度 → 病理确诊 → 电生理评估神经功能。
实验室价值 :
脑脊液蛋白升高是重要支持证据,但需排除感染。
血液学指标仅作辅助参考。
参考文献 :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21第5版)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胶质瘤诊疗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