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产褥期并发症Unspecified Certain specified complications of the puerperium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specified complications of the puerperium、未特指的产褥期并发症、某些特指的产褥期并发症
缩写未特指产褥期并发症、产后并发症-未特指、产褥期并发症-未特指
别名产后综合症-未特指、产褥期综合症-未特指、未明产后病、未明产褥期病、产后不明病症、产褥期不明病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GA15.6宫颈机能不全
GA15.2纳氏囊肿
GA15.3宫颈陈旧性裂伤
GA15.1宫颈糜烂或外翻
GA15.0宫颈息肉
GA15.7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GA15.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宫颈异常
GA15.Z未特指的获得性宫颈异常
GA15.4宫颈缩窄或狭窄
GA15.5宫颈肥厚性延长
GA16.1子宫错位
GA16.0子宫内膜腺性增生
GA16.2子宫腔粘连
GA16.3宫腔积血
GA16.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子宫异常,除外宫颈
GA16.Z未特指的获得性子宫异常,除外宫颈
GB41肾病综合征
GB42.0白蛋白尿,A2级
GB42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GB42.Y其他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GB42.Z未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GB40肾炎综合征
GB4Y其他特指的肾小球疾病
GB4Z未特指的肾小球疾病
GB42.1白蛋白尿,A3级
未特指的产褥期并发症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产褥期并发症(JB44.Z)是指在分娩后6周内(产褥期)发生的、不符合其他特定分类标准的异常情况。这类并发症可能涉及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但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因复杂或诊断证据不足而无法进一步归类。
病因学特征
- 感染性并发症:
- 产褥期感染可能被归为此类,尤其是当感染源或病原体未明确时。常见潜在原因包括生殖道手术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或乳腺炎,主要病原体为细菌(如链球菌、大肠杆菌),偶见真菌感染。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污染、血行播散或淋巴扩散。
-
出血性并发症:
- 产褥期晚期出血(分娩24小时后至6周内)若无法明确归因于胎盘残留、子宫破裂等特定病因时,可能归类于此。潜在机制包括子宫复旧不全、亚临床感染或凝血功能轻度异常。
-
多系统功能紊乱:
- 包括妊娠相关生理变化导致的非特异性异常,如产后甲状腺炎初期表现、循环血容量调节异常或应激性血压波动。此类情况因缺乏典型临床特征或实验室证据而难以明确分类。
病理机制
-
感染相关机制:
病原体通过产道创伤、医疗操作或血行传播侵入机体。细菌增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子宫内膜炎常伴随蜕膜组织坏死和炎性渗出。
- 出血相关机制:
子宫肌层收缩乏力导致螺旋动脉闭合不全;残留妊娠组织阻碍子宫内膜修复;局部感染产生的炎性介质进一步抑制子宫收缩,形成出血-感染恶性循环。
- 系统功能代偿失衡:
妊娠期心血管系统高负荷状态产后骤减可能导致心输出量调节异常;催乳素水平剧烈波动可能诱发暂时性内分泌紊乱;分娩应激可能引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感染相关:发热(≥38.3℃)、异常恶露(脓性/恶臭)、会阴切口红肿热痛
- 出血相关:突发性阴道出血(超过月经量)、血凝块排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 系统紊乱:非特异性症状如心悸、乏力、情绪波动或低热(<38℃)
-
诊断依据:
需排除其他特指疾病后诊断。关键评估包括:
- 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
- 出血评估:盆腔超声(排除残留物)、凝血功能检测
- 系统评估:甲状腺功能筛查、心电图、尿常规
参考文献:以上内容基于ICD-11框架及《威廉姆斯产科学》中产褥期管理原则整理。具体诊断标准应以最新临床指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