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耐药微生物检测] --> B[病原学检查]
A --> C[炎症标志物]
A --> D[影像学评估]
B --> B1(培养+药敏试验)
B --> B2(分子检测:PCR/基因测序)
C --> C1(血常规)
C --> C2(CRP/PCT)
D --> D1(胸部CT-肺部感染)
D --> D2(腹部超声-腹腔感染)
D --> D3(MRI-中枢感染)
判断逻辑:
培养+药敏试验:
阳性结果直接确诊耐药性,药敏谱指导治疗;阴性需结合分子检测排除假阴性。
分子检测(PCR):
检出NDM-1等耐药基因可早期预警,但需培养验证活菌存在。
炎症标志物:
CRP>50 mg/L或PCT>0.5 ng/mL:提示细菌性感染,需启动抗微生物治疗。
白细胞>12×10⁹/L:支持活动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80%提示重症。
影像学检查:
肺部CT见"实变影+空洞":提示耐药菌肺炎,需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认病原。
腹部超声见"脓肿+液平":需穿刺引流并送检培养。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药敏试验耐药:
意义:需更换二线药物(如碳青霉烯类耐药改用多黏菌素),并启动接触隔离。
处理:联合用药(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疗程延长至14-21天。
CRP/PCT持续升高:
意义:提示治疗失败或深部脓肿形成(如CRP>100 mg/L)。
处理:重复病原学检查,评估感染灶清除(如手术引流)。
白细胞异常:
白细胞<4×10⁹/L:免疫抑制患者播散性感染风险,需升白治疗。
中性粒细胞>90%:警惕脓毒症,需ICU监护。
分子检测阳性但培养阴性:
意义:可能为定植菌或死亡微生物残留DNA。
处理:重复采样培养,仅对活动性感染治疗。
四、总结
确诊核心:依赖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结合感染部位症状。
关键辅助:动态监测CRP/PCT评估疗效,影像学定位隐匿感染灶。
治疗原则:根据药敏谱精准选药,高危患者预防性隔离。
参考文献:
WHO《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
国家卫健委《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指南》
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药敏试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