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胃肠出血Unspecifie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更新时间:2025-06-18 22:59:02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未特指的胃肠出血、胃肠出血、UGI[上消化道]出血、胃肠道失血、消化道出血、胃肠道出血、GI[消化道]出血、GI[胃肠道]出血、GIH[胃肠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失血
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9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内镜下直接出血证据:
- 胃镜/肠镜观察到活动性出血(喷射/渗血)或近期出血征象(血痂、血管裸露)。
- 胶囊内镜/小肠镜发现小肠段出血灶(适用于上下消化道镜阴性者)。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客观出血证据:
- 呕血(鲜红/咖啡渣样)或黑便(柏油样便)至少1次。
- 粪便隐血试验(FOBT)持续阳性(≥3次)。
- 失血相关实验室异常:
- 血红蛋白(Hb)较基线下降≥20 g/L,或急性出血后24小时内Hb<100 g/L(男性)/90 g/L(女性)。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休克前期体征(心率>100次/分 + 收缩压<100 mmHg)。
- 贫血症状(乏力、苍白)伴Hb<120 g/L(男性)/110 g/L(女性)。
- 影像学间接证据:
- CT血管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溢(出血速率>0.5 ml/min)。
- 核素扫描(⁹⁹ᵐTc标记红细胞)发现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
排除标准:
- 明确非消化道出血(如咯血、口鼻咽出血)。
- 已确诊出血源(如消化性溃疡、肿瘤)。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胃肠出血评估] --> B[初步检查]
A --> C[定位检查]
A --> D[病因检查]
B --> B1[生命体征监测]
B --> B2[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B --> B3[粪便隐血试验]
C --> C1[胃镜/急诊胃镜]
C --> C2[结肠镜]
C --> C3[胶囊内镜/小肠镜]
C --> C4[CT血管造影]
D --> D1[H.pylori检测]
D --> D2[凝血功能]
D --> D3[肝功能+门脉超声]
D --> D4[肿瘤标志物]
判断逻辑:
-
初步检查:
- 血常规:Hb进行性下降提示活动性出血;网织红细胞升高提示慢性失血代偿。
- 粪便隐血:阳性需排除假阳性(如红肉摄入)。
-
定位检查:
- 胃镜优先:呕血/黑便者首选(出血48小时内敏感性>95%)。
- 结肠镜:血便/下腹痛者首选(发现憩室、肿瘤)。
- CT血管造影:急性大出血(>0.5 ml/min)且内镜失败时使用。
-
病因检查:
- H.pylori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支持溃疡出血。
- 凝血功能:PT延长>3秒提示抗凝药物或肝病相关出血。
- 门脉超声:门静脉>13 mm提示静脉曲张出血风险。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血红蛋白(Hb) |
♂ 130-175 g/L ♀ 120-150 g/L |
<100 g/L:需紧急输血;较基线降20 g/L提示活动性出血 |
血小板 |
125-350×10⁹/L |
<50×10⁹/L:增加出血风险,排查血液病/药物影响 |
凝血酶原时间(PT) |
11-13.5秒 |
>16秒:提示抗凝过量或肝衰竭,需维生素K/FFP纠正 |
尿素氮/肌酐比 |
<20:1 |
>30:1:支持上消化道出血(血液蛋白分解致尿素氮升高) |
粪便隐血(FOBT) |
阴性 |
阳性:每日出血>5-10 ml;持续阳性需警惕肿瘤/血管畸形 |
D-二聚体 |
<0.5 mg/L |
>5 mg/L:提示大出血继发纤溶亢进或血栓性疾病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急性出血:
- 稳定生命体征 → 急诊胃镜(呕血/黑便)或结肠镜(血便)→ CT血管造影(内镜阴性且持续出血)。
- 隐匿性出血:
- 重复FOBT → 胶囊内镜 → ⁹⁹ᵐTc核素扫描。
- 病因溯源:
- H.pylori检测(溃疡)→ 凝血筛查(药物/肝病)→ 肿瘤标志物(CEA/CA19-9)。
参考文献:
-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管理指南》(2023)
- 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2022)
-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