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期间,32岁的厨师陈师傅在聚餐时大量摄入五花肉、烧烤等高油高脂食物,还喝了冰镇啤酒。当晚他就腹部不适,后半夜腹痛加剧,如刀割般疼痛。家人急忙送他到宁波市第二医院,检查发现他甘油三酯超正常值48倍,血液呈乳白色“乳糜血”,确诊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转入EICU救治。据该院急诊科副主任杜力文称,近期还有4位30岁左右年轻人因节日暴饮暴食患此病。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多可怕?一看病理机制便知!
高血脂诱发胰腺炎的过程很复杂。当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超过5.6mmol/L,就会形成大量乳糜微粒,让血液变黏稠、流动性变差。要是超过11.3mmol/L,胰腺微血管就容易被脂肪颗粒堵住,造成缺血性损伤。胰腺分泌的脂肪酶会把堆积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有毒的游离脂肪酸,破坏胰腺细胞膜,激活炎症因子,导致胰腺组织坏死和全身炎症反应。临床根据甘油三酯水平划分风险等级,轻度(5.6 - 11.3mmol/L)可能只是轻度胰腺炎症;重度(>11.3mmol/L)时,胰腺坏死风险大增,死亡率达20% - 30%,还容易并发胰腺脓肿、假性囊肿或多器官衰竭。陈师傅甘油三酯高达82.46mmol/L,远超临界值,乳糜血就是重要诊断依据,直接体现了高血脂对胰腺的严重破坏。
饮食和生活方式,竟是血脂异常的“幕后黑手”?
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对血脂影响很大。暴饮暴食,像大量吃肥肉、油炸食品、喝甜饮料,会让甘油三酯短期内急剧升高,酒精还会抑制脂蛋白酶活性,阻碍脂肪代谢,就像陈师傅喝啤酒加速了脂肪分解障碍。长期吃高糖(奶茶、可乐)、高饱和脂肪(红肉、动物内脏)、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的食物,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负担。如果再加上久坐、肥胖(BMI≥24)、吸烟等习惯,血脂异常风险会增加3 - 5倍,胰腺炎发病率比健康人群高12倍。《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显示,我国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超30%,30 - 40岁群体因饮食西化,发病率近五年增长40%。
急性胰腺炎急救与长期管理,你做对了吗?
如果突然持续性上腹剧痛,还伴有背痛,呕吐后也不缓解,要马上禁食禁水,别揉按腹部或吃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要在2小时内去医院做CT和血液生化检查。医疗上,降脂治疗可以用胰岛素 + 肝素联合疗法加速脂质分解,也可以通过血浆置换、血脂分离术快速降低甘油三酯。重症患者要转入ICU,进行呼吸机辅助、连续血液净化等治疗,预防多器官衰竭。长期预防方面,饮食上,碳水化合物选全谷物、豆类,每天膳食纤维摄入不少于25g;蛋白质选鱼类、去皮禽肉、植物蛋白,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天饱和脂肪酸占比小于10%,别吃反式脂肪。运动上,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再结合抗阻训练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高危人群每3 - 6个月检测血脂四项,把甘油三酯控制在1.7mmol/L以下,总胆固醇低于4.5mmol/L。 陈师傅的案例警示大家,要建立“三低一高”饮食原则,重视身体预警,远离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