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从大学生通鼻悲剧看,用药前必查成分症状久必就医!

作者:张熙
2025-08-15 10:55:01阅读时长3分钟1155字
从大学生通鼻悲剧看,用药前必查成分症状久必就医!
耳鼻喉科药物性鼻炎减充血剂依赖鼻喷产品濞秒通鼻腔血管损伤长期使用鼻塞张嘴呼吸血管弹性反跳性充血嗅觉减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糖皮质激素喷雾

内容摘要

19岁大学生长期使用濞秒通鼻喷后患上药物性鼻炎和减充血剂依赖,出现持续鼻塞、张嘴呼吸等症状。专家指出减充血剂虽能缓解鼻塞但长期使用会破坏血管弹性,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近期,19岁大学生小余的遭遇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小余长期使用“濞秒通”鼻喷,原本以为是“通鼻神药”,却没想到逐渐陷入了药物依赖的困境。

最初,这款鼻喷效果显著,一喷就通,但4个月后,情况急转直下,鼻塞开始24小时持续不断,他只能张嘴呼吸。小余母亲武女士发现问题后,带着儿子从新疆乘飞机到广州找专家。在正规治疗期间,每15天就得调整一次用药,恢复过程缓慢且痛苦。

卫监部门已对此事立案调查,涉事产品也已下架。专家表示,鼻减充血剂对鼻腔血管的破坏虽非永久性,但使用时间越长,恢复时间也越久。目前小余的鼻子通气状况已有很大改善,不过这次经历不仅耗费了家庭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药物性鼻炎:真相远比你想的可怕

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能通过收缩鼻腔血管来缓解鼻塞,短期内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严重副作用。研究表明,连续使用超7日就容易引发依赖。小余连续使用了4个月,鼻腔血管敏感性逐渐下降,鼻黏膜也受到了渐进性损伤。

在戒断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脑缺氧症状,像头晕、视物模糊等。动物实验显示,长期缺氧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损伤,存在潜在脑损伤风险。根据使用时长,可将风险分为低风险(≤3日)、中风险(4 - 7日)、高风险(>7日),大家可以据此自我评估。

“消”字号产品乱象:你中招了吗

“消”字号产品属于消毒用品,与药品的审批标准不同。“濞秒通”作为消毒产品,却违规添加了处方药成分。市场上类似产品乱象丛生,一些产品打着“快速通鼻、无依赖”的虚假宣传旗号欺骗消费者。

2023年国家药监局就通报了15款非法添加的鼻喷产品。某省2024年对300款鼻喷的抽检中,发现27%含未申报成分。这是因为“消”字号产品备案门槛低、抽检频次不足。

消费者可以通过“三步鉴别法”来区分合法药物与违规产品:查看批准文号、成分表、适用症描述。

应对药物性鼻炎:这些方法超实用

预防阶段

短期鼻塞优先选择物理疗法,如蒸汽吸入、生理盐水冲洗;减充血剂严格限用≤3日,单次喷药间隔>4小时;孕妇、高血压患者禁用含减充血剂产品。

已产生依赖阶段

患者要立即停用药物,改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清洁鼻腔;优先选择鼻用激素(遵医嘱);戒断期配合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

康复期

要避免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饮食上增加维生素C、Omega - 3的摄入,像深海鱼、坚果等;还可以定期使用峰流速仪监测鼻通气功能。

鼻腔健康守护:从日常习惯开始

日常维护鼻腔健康,晨起可用清水洗鼻,注意正确操作步骤和器具选择;空调环境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40% - 60%;运动时佩戴口罩防止冷空气刺激。

如果出现持续鼻出血、嗅觉丧失、面部肿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大家可以通过12315举报违规产品,支持完善“消”字号产品成分公示制度。

这次“通鼻神药”事件反映出健康产品监管与公众认知的双重挑战,也给减肥、美白等其他领域的产品滥用敲响了警钟。希望大家建立“用药前必查成分、症状持续必就医”的健康管理习惯,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避免陷入“依赖 - 加重 - 更依赖”的恶性循环。让我们一起参与监督,推动健康产品市场规范化,将个案教训转化为群体健康保护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54岁女子术后怀孕,有哪些风险和应对方法?
36岁女子拔智齿患干槽症,拔牙后护理千万别踩这些雷!
糖尿病患者注意!早筛早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刻不容缓!
亿万富豪花200万抗衰老,真能让人返老还童?
低头玩手机颈椎承重54斤,超9亿“低头族”该咋办?
内蒙古花粉季提前,‘过敏星人’该如何应对?
吃蚕蛹成“真人版奥特曼”,非传统过敏源太可怕!
从36岁酗酒男子患病看,长期饮酒者咋防韦尼克脑病?
基孔肯雅热来袭,到底该怎么防?实操指南来了!
年轻朋友别忽视健康!小改变或许能拯救你的生命!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