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当水喝,六旬婆婆患上糖尿病酮症!
陈婆婆的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无糖饮料以其零卡路里的优势,成为健康意识消费者的首选。市场上无糖饮料通常使用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人工甜味剂来提供甜味。这些人工甜味剂的甜度极高,是蔗糖的数百倍。它们能满足人们对甜味的渴望,又几乎不提供热量。我国规定,“无糖”饮料是指糖含量低于0.5g/100ml,其甜味主要来源甜味剂。消费者需要注意区分“无糖”与“无蔗糖”的不同概念。
武汉67岁的陈女士体重指数达29,属超重人群。退休后日常生活极为静态,几乎整天坐在沙发上,极少活动。两个月前,她开始完全用无糖可乐和0卡电解质饮料替代白开水,每天饮用至少3瓶。随后逐渐出现视力模糊、体重快速下降、腹痛乏力等症状。在社区医院初检发现血糖偏高,经治疗未见好转,反而出现心悸与尿频,最终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泌尿系感染、低钾血症。
主治医生龚程指出,陈女士本身存在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人工甜味剂会破坏肠道有益菌群平衡,而肠道菌群紊乱与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直接相关。同时,其极高甜度会让大脑和胰腺误判“摄入糖分”,启动胰岛素分泌但无葡萄糖可分解,长期“空转”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近期研究显示,每天至少喝一杯无糖甜饮料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38%。专家提醒,超重老年人日常饮水应以白开水、淡茶为首选。如选择饮料,应避免含人工甜味剂的产品。建议保持低糖低脂饮食,多摄入粗粮蔬菜,配合优质蛋白质,餐后坚持适量运动。
医疗团队为陈女士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立即停止饮用无糖饮料,恢复饮用白开水,配合低盐低脂膳食与运动。单日代糖总量需控制在安全标准内,建议优先选择柠檬水、淡茶等天然饮品,并定期监测代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