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自己眼睛里出现了飘动的黑点、线状或蛛网状阴影,尤其在明亮背景下更为明显。这就是飞蚊症,它与现代年轻人用眼过度、高度近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北京世纪坛医院提醒大家,飞蚊症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飞蚊症可能会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所以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很关键。
飞蚊症有哪些类型?诱因和症状是啥?
- 类型区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专家指出,飞蚊症主要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占比约90%,它是眼睛自然老化的表现,症状稳定,不会有闪光感、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等情况。而病理性飞蚊症就比较危险,它的特征是突然变化,可能伴有闪光感、视力骤降或视野被黑影遮挡。
- 常见诱因:飞蚊症的出现和几个因素有关。玻璃体液化是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或者近视、疲劳等影响,眼球内的玻璃体就会发生液化和混浊。高度近视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因为眼轴拉长会牵拉视网膜。另外,现在很多人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熬夜,用眼过度也容易引发飞蚊症。
- 症状细节:飞蚊症典型症状就是眼前有黑点、线状或蛛网阴影,在明亮背景下更明显。生理性飞蚊症的漂浮物数量少、形态固定,而病理性飞蚊症则会突然出现飞蚊数量增多、闪光感等症状。
如何识别病理性飞蚊症并紧急应对?
- “三突然”警示信号:如果飞蚊数量突然增多、突然出现闪光感、视野被黑影遮挡,这就是病理性飞蚊症的“三突然”症状,一旦出现就要立即就医。
- 诊断方法详解:眼科医生会通过散瞳眼底检查、OCT和B超等手段来排查视网膜裂孔、脱离等并发症。散瞳眼底检查可以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眼底情况,OCT能提供视网膜的高分辨率图像,B超则可以检查眼球内部结构。
- 高危人群管理: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是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眼底检查,避免蹦极、拳击等剧烈运动,日常还要注意避免头部震动。
飞蚊症有哪些预防策略和长期健康管理方案?
- 日常用眼调整:日常用眼要注意每40分钟休息5分钟,遵循“20 - 20 - 20法则”,也就是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20秒。还要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在暗处用眼。
- 饮食与作息优化: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富含叶黄素的菠菜等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饮食。作息上要保证7 - 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 个性化健康管理: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近视人群要定期检查;对于术后康复期的人,比如接受过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要避免游泳以防止感染。
- 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如果出现“三突然”症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眼科急诊,千万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治疗。 飞蚊症其实是可防可控的,“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希望大家都能关注眼部健康,把定期检查纳入日常健康管理。高度近视的朋友更要主动降低风险行为,好好保护自己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