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3种大众觉得安全的酒,其实并不安全,你或许正在喝,以后别喝了》的文章在网易、新浪等平台引发热议。文章指出,自酿酒、低价开盖酒和民间自制药酒看似“天然”“保健”,实则暗藏严重健康隐患,长期饮用或致肝脏损害和神经毒性。
自酿酒:发酵暗藏甲醇中毒危机?
自酿酒虽打着“纯天然、无添加”旗号,但风险重重。家庭环境缺乏专业灭菌设备,发酵易产生甲醇,其毒性比酒精强20倍,摄入4毫升可致盲,10毫升以上可能致死。某地就曾有家庭自酿果酒,导致全家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失明和肾衰竭。而且,家庭卫生条件差,发酵易滋生杂菌,产生杂醇油、糠醛等有害代谢物,喝了会头痛、恶心,长期饮用加重肝脏负担。 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工业化酿造酒,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密封容器、精确控温等方式严格控制发酵环境。还可标注自酿酒甲醇检测标准,使用家用甲醇快速检测试纸,避免盲目饮用未检测的自酿产品。
低价开盖酒:卫生掺假双重风险?
低价开盖酒常以“原瓶真酒、因扫码活动开盖”为由售卖,价格低得诱人。但开盖后酒失去密封性,易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污染,引发胃肠道疾病。更有不法商家“抽真灌假”,注入工业酒精或劣质勾兑酒,长期饮用会慢性中毒,损伤肝脏和神经系统。某电商平台低价茅台开盖酒就被检测出甲醇含量超标3倍,消费者饮用后肝区疼痛、视物模糊。 大家别买无密封标识的开盖酒,警惕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产品。同时,推动酒类流通实施“一瓶一码”追溯系统,要求开盖酒附第三方质检报告。
自制药酒:药材毒性引发肝损伤?
很多人觉得“药材泡酒能强身健体”,但自制药酒风险大。如何首乌、雷公藤、马钱子等药材含肝毒性成分,酒精浸泡后毒性增强,长期饮用会引发药物性肝炎甚至肝衰竭。而且民间偏方药材配伍无科学依据,乌头与半夏同泡会导致心律失常。某中老年患者就因长期饮用含马钱子的自制药酒,肝功能衰竭需紧急肝移植。 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枸杞、黄芪等无毒药材,严格控制浸泡浓度和时间。推广药材毒性成分检测服务,对自制药酒进行强制性安全评估,禁止高危药材泡酒。
双重毒性危害大,预防策略要知晓!
这三类酒对肝脏和神经毒性大。酒精代谢本就加重肝脏负担,甲醇、毒素等更让肝脏不堪重负,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甲醇代谢产物损伤视神经,引发酸中毒,长期可致失明、昏迷。自制药酒中的药材还可能诱发高血压、肾衰竭等并发症。 大家要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25克,女性不超15克,别叠加饮用这三类酒。长期饮酒者每半年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视力。社区可开展健康讲座普及风险,标注“有毒药材目录”。同时,禁止网络平台销售无资质自制药酒,对自酿酒作坊实施卫生许可制度。 摒弃“天然=安全”“泡酒=养生”误区,科学饮酒,远离风险酒类,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