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中网女单第三轮,郑钦文在右肘伤后复出首赛中,决胜盘0-3时因伤退赛。此次退赛引发对运动员伤病管理等多方面关注,也为我们带来诸多健康启示。
网球肘:职业运动员的“肘”痛之源?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在职业网球运动员中是常见伤病。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发球时肘关节承受的离心负荷达体重3 - 5倍,反复冲击使肌腱微损伤不断积累,像郑钦文的损伤就是慢性劳损导致的结构性病变,手术要修复撕裂的腕伸肌腱止点。职业暴露风险也很高,顶级选手年均比赛超200天,高强度训练让肘部损伤难以自愈,医学数据显示职业网球运动员肘部伤病发生率达40% - 60%,位居运动损伤第二位。而且术后8 - 12周是肌腱修复关键期,郑钦文73天就复出,发球疼痛、发力受限,说明组织愈合未达标,过早参赛可能致肌腱再次撕裂或炎症迁延。她比赛中第二盘疼痛加剧、发球速度下降15%,也印证了疼痛是肌腱负荷耐受度下降的预警。
伤病管理:职业运动员如何破局?
郑钦文退赛决策有科学依据。医学评估上,核磁共振可量化肌腱愈合程度,建议复出前组织修复率达90%以上,她团队选择保守策略符合预防性医疗原则。训练负荷调控可采用“阶梯式复健方案”:术后4周内固定制动;6 - 8周低阻力等长训练;10 - 12周逐步恢复发球动作,用生物力学传感器监测关节负荷。心理干预方面,认知行为疗法(CBT)可打破“疼痛 - 恐惧循环”,运动心理学家介入能帮她进行认知重构。行业还应推动引入“伤病复出评估认证制度”,要求运动员提供康复记录和评估报告,避免仓促复出。
肌腱损伤:运动人群如何预防?
普通运动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可建立分层防护体系。基础预防上,发球前进行腕 - 肘 - 肩关节动态拉伸,激活前臂肌群,通过视频分析调整挥拍轨迹,减少肘部侧向负荷。疼痛预警要建立“疼痛分级响应表”,轻度不适(VAS评分≤3)暂停训练冰敷;中度疼痛(VAS4 - 6)就医检查;重度疼痛(VAS≥7)立即停止运动并影像评估,还可用肌电生物反馈仪监测前臂肌群。康复辅助可采用超声波治疗联合低强度脉冲声波(LIPUS)促进胶原重塑,使用定制化护肘支具降低肌腱牵拉应力。 职业运动员伤病管理需科学决策,运动人群也应做好肌腱损伤预防,保障运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