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梗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的凶险程度让人不寒而栗。更可怕的是,心梗并非总是以典型胸痛为表现,很多不典型症状容易被我们忽视,从而导致患者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心梗那些事儿,让大家能及时识别预警信号,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心梗不典型症状大揭秘,你知道几个?
心梗的不典型症状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杀手”,常常让人防不胜防。以下五个关键部位的异常疼痛,很可能就是心梗发出的预警信号:
- 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这种疼痛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范围大概有手掌大小,持续超过10分钟,活动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会加重,休息也没办法缓解,还常常伴随着大汗和恐惧感。
- 咽喉部不适:感觉咽喉部有烧灼感或者发紧,就像得了咽喉炎一样,但又没有感染的证据。
- 牙痛或下颌痛:明明没有明确的牙病,却出现牙痛或者下颌痛,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疼痛加剧,安静休息的时候就会缓解。
-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吃了护胃的药也不管用,而且和体力活动有关系。
- 肩背及手指疼痛:左肩、左臂内侧、小指或无名指出现钝痛,颈背部也持续疼痛。 这些症状在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更容易表现为非典型疼痛。此外,恶心、呕吐、冷汗、气短、头晕等伴随症状也可以辅助我们判断。特别要注意高发时段,像冬季寒冷的时候、清晨起床血压波动的时候、饱餐后血液流向消化系统的时候、用力排便腹压增高的时候,还有剧烈运动心脏负荷加重的时候,这些时候突然出现的不适更要提高警惕。
心梗发作,如何紧急处理与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心梗的症状,千万不要慌张,要立刻拨打120,然后安静地躺下来,千万不要自己开车或者随意走动,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含服硝酸甘油:先确认自己没有低血压、青光眼等禁忌,然后把硝酸甘油放在舌头下面含服,每5分钟可以重复含服一次,最多含三次,如果没有效果,应立即就医,不要尝试其他药物。
- 嚼服阿司匹林:在排除胃出血等禁忌之后,可以嚼服300mg阿司匹林。
- 监测与急救:密切监测自己的呼吸和意识,如果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去医院的时候,要详细地告诉医生症状开始的时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的部位以及伴随的症状。比如说“晨起左臂疼痛1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做出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大约有2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无痛性心梗”,表现为突然气短、晕厥或者意识模糊,这个时候更要紧急处理。同时,要避免一些误区,像觉得疼痛轻微就不当回事,或者自己吃止痛药掩盖了真实的病情。
心梗预防与长期管理,这些策略要牢记!
预防心梗要从控制危险因素开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血压管理:把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如果合并了糖尿病,就要控制在<130mmHg,优先选择ACEI/ARB类药物。
- 血脂调节:让LDL - C目标值<1.8mmol/L,可以用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来强化降脂。
-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HbA1c应该控制在<7%,要注意饮食结构,多运动。 在生活方式上也要做出调整: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游泳;一定要戒烟,戒烟1年后心梗的风险会减半;饮食要低盐低脂,每天盐的摄入量要少于5g,用橄榄油代替动物油。定期筛查也很重要,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做心电图、颈动脉超声检查,高危人群还要加做CT冠状动脉成像。 康复期也要做好管理:饮食要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也就是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高纤维,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要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还要留意有没有出血倾向或者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可以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焦虑,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冬季要注意保暖,室内湿度保持在40% - 60%,防止血液黏稠度升高。 及时识别心梗的不典型症状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从咽喉痛到肩背疼,这些看似普通的不适可能就是心脏发出的紧急信号。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通过科学预防、精准识别和规范治疗,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当身体发出警报的时候,一定要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千万别因为症状“不典型”而耽误了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