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词Certain infections of the large intestine、某些大肠感染,未特指的、某些大肠感染
缩写未特指大肠感染、不明原因大肠感染
别名不明原因的肠道感染、未特指的大肠炎、不明原因的大肠炎症
某些大肠感染,未特指的(DB36.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病原体直接检测阳性:
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出致病性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分子检测(PCR)检出病毒核酸(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寄生虫抗原(如阿米巴原虫)
必须条件(确诊必需):
典型症状组合:
腹泻(≥3次/日,持续≥24小时)伴腹痛(下腹部绞痛)
排除非感染性肠病(如IBD、IBS)
炎症证据:
粪便白细胞阳性(>5个/HPF)或粪便钙卫蛋白升高(>50μg/g)
CRP >10 mg/L 或 ESR >20 mm/h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发病前72小时内有可疑食物/水源暴露史(阈值:≥2种高风险行为)
免疫抑制状态(HIV CD4<200/μL,或使用免疫抑制剂>30天)
影像学支持:
超声/CT显示结肠壁增厚(>4mm)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短径>10mm)
非典型表现:
发热>38℃持续48小时
脱水征(皮肤弹性下降+尿量<0.5ml/kg/h)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粪便检查]
A --> C[血液检查]
B --> B1[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B --> B2[培养:细菌分离]
B --> B3[分子检测:PCR]
C --> C1[血常规:WBC/NEU%]
C --> C2[炎症标志物:CRP/ESR]
C --> C3[电解质:Na+/K+]
A --> D[影像学评估]
D --> D1[腹部超声]
D --> D2[腹部CT]
D1 --> D1a[肠壁厚度]
D1 --> D1b[淋巴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