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Unspecified 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aemia

更新时间:2025-06-19 00:52:45
编码DD31.0Z

关键词

索引词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aemia、未特指的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肠系膜缺血 [possible translation]、肠系膜缺血
缩写NOMI
别名肠系膜血管痉挛性缺血、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未特指的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 (DD31.0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肠系膜动脉造影
      • 显示肠系膜血管弥漫性痉挛、血流减少,但无机械性阻塞(血栓/栓塞)。
      • 血管直径缩小 >50%,伴血流速度显著下降(<50%基线值)。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临床表现
      • 突发脐周/上腹剧痛(>80%患者),疼痛程度与体征不匹配(腹痛程度 > 腹部压痛程度)。
      • 合并低灌注状态:收缩压 <90 mmHg 或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 存在明确诱因(至少一项):
      • 心输出量降低(急性心衰、心梗、严重心律失常)。
      •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大出血、脱水、利尿剂过量)。
      • 缩血管药物使用史(如去甲肾上腺素持续输注)。
  3.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证据)

    • 影像学特征
      • CT显示肠壁增厚(>3mm)、肠系膜脂肪条索征、门静脉积气(特异性 >95%)。
    • 实验室预警指标
      • 血乳酸 >2.5 mmol/L 且进行性升高(敏感性 80%-90%)。
      • D-二聚体 >5 μg/mL(排除静脉血栓后)。
    • 高危人群特征
      • 年龄 >60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 近期重大手术(尤其心脏或血管手术)。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与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血管功能评估]

B --> B1[增强CT] B --> B2[超声多普勒] B --> B3[肠系膜动脉造影]

C --> C1[血乳酸] C --> C2[D-二聚体] C --> C3[炎症标志物 CRP/PCT]

D --> D1[血管反应性试验] D --> D2[粘膜氧饱和度监测]

判断逻辑详解

  1. 增强CT(首选)

    • 阳性标准:肠壁强化减弱/缺失 + 肠系膜静脉积气。
    • 逻辑:排除机械性梗阻后,肠壁灌注异常提示缺血。
  2. 超声多普勒

    • 阳性标准:肠系膜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150 cm/s 或舒张期反向血流。
    • 逻辑:低流速提示血管痉挛,需结合临床表现。
  3. 肠系膜动脉造影(金标准)

    • 阳性标准:血管弥漫性串珠样狭窄,无截断征。
    • 逻辑:直接观察血管痉挛程度,指导血管扩张剂治疗。
  4. 血管反应性试验

    • 方法:动脉内注射罂粟碱后观察血流改善。
    • 逻辑:血流增加 >50% 确诊血管痉挛性缺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血乳酸 >2.5 mmol/L 提示组织低灌注,>4 mmol/L 预示肠坏死风险 立即扩容,评估手术指征
D-二聚体 >5 μg/mL 反映微血栓形成,但需排除静脉血栓 联合影像学排除栓塞
白细胞计数 >15×10⁹/L 继发感染或肠坏死标志(特异性60%-70%) 加用广谱抗生素
降钙素原(PCT) >2 ng/mL 提示细菌移位或脓毒症(特异性>90%) 升级抗感染治疗
动脉血pH <7.3 代谢性酸中毒,提示进展性缺血 纠正酸中毒+血流动力学支持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高度怀疑人群:低血压状态 + 腹痛体征分离 → 立即查血乳酸+D-二聚体。
  2. 初筛阳性(乳酸>2.5或D-二聚体>5)→ 紧急增强CT。
  3. CT提示缺血 → 行肠系膜动脉造影确诊并同步介入治疗(罂粟碱灌注)。
  4. 实验室动态监测:乳酸每2小时复查,升高速度 >0.5 mmol/L/h 提示需手术探查。

参考文献

条目缺血性结肠炎DD31.00
条目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DD30.1
条目其他特指的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DD31.0Y
条目未特指的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DD31.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