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动脉颧支Zygomatic branches of the lacrimal artery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泪腺动脉颧支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位置 :泪腺动脉颧支(Zygomatic branches of the lacrimal artery)起源于泪腺动脉(lacrimal artery),后者是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的分支。颧支从泪腺发出后,沿眶外侧壁向下行走,穿过眶隔(orbital septum),分布至颧部(面颊部上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重要毗邻 :
近端:与泪腺、眶外侧壁(颧骨眶突)相邻。
远端:在面部颧部区域,与颧神经(zygomatic nerve)、面神经颧支(zygomatic branch of facial nerve)及颧肌(zygomaticus muscles)伴行。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系统 :属于循环系统 中的心血管系统 ,具体为头颈部动脉系统。
功能 :
为颧部皮肤、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 muscle)提供血液供应。
参与面部微循环,维持局部组织代谢和温度调节。
3. 组织结构
结构 :作为终末动脉分支,其管壁由三层构成:
内膜 :单层内皮细胞及基底膜。
中膜 :平滑肌层,厚度较主干动脉薄。
外膜 :结缔组织,包含营养血管(血管的血管)。
分支特点 :末端分支细小,呈网状分布于皮肤真皮层。
4. 功能与作用
功能 :
营养供应 :为颧部皮肤、皮下脂肪及眼轮匝肌提供氧气和营养。
血管活性调节 :通过平滑肌收缩或舒张调节局部血流量。
特殊作用 :在面部表情运动中,伴随颧肌收缩可能参与微循环调整。
5. 医学临床关联
相关疾病 :
颧部缺血 :罕见,可能因眼动脉或泪腺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局部皮肤苍白或感觉异常。
外伤出血 :颧部切割伤或手术(如眼袋切除术)可能损伤该动脉分支,需及时止血。
术后血肿 :颧支损伤未充分结扎可能导致眶周或面部血肿。
治疗方法 :
外伤处理 :压迫止血或缝合结扎受损血管。
药物治疗 :抗凝患者需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调整用药。
康复要点 :
术后避免压迫颧部,减少血管痉挛或栓塞风险。
局部冷敷可减少血肿形成。
6. 常见误区
误区1 :认为颧支直接发自面动脉(actual artery)。实际上,其起源为泪腺动脉,而非面动脉。
误区2 :忽略其与颧神经的伴行关系,可能导致手术中误伤神经或血管。
二、参考文献
《格氏解剖学》第41版 :描述泪腺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路径(第1卷,第932页)。
《头颈部血管解剖与临床》 :详细阐述颧支在面部手术中的临床意义(Parker et al., 2018)。
《中国解剖学杂志》 :泪腺动脉颧支与颧部血肿的关联研究(2020, 39(3): 281-285)。
如需进一步细节(如显微解剖图像或手术操作建议),可补充具体方向后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