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上睑下垂Unspecified Blepharopto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5:30:54
关键词
索引词Blepharoptosis、未特指的上睑下垂、上睑下垂、眼睑松驰、眼睑下垂、提上睑肌麻痹 [possible translation]、提上睑肌麻痹
别名眼皮耷拉、上眼皮无力、眼皮抬不起来、上眼皮松弛
(9A03.0Z)未特指的上睑下垂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单侧或双侧眼睑低垂:
- 自然平视时上眼睑遮盖角膜上缘>2mm(100%核心表现)。
- 轻度(遮盖1/3瞳孔)占30%-40%,中度(遮盖1/2瞳孔)占40%-50%,重度(完全遮盖瞳孔)占10%-20%。
-
视力障碍:
- 重度下垂者视野受限,需仰头视物(30%-50%儿童患者)。
- 长期未矫正者可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10%-20%单侧重度病例)。
-
代偿性动作:
- 额肌过度收缩导致额纹加深(70%-90%长期患者)。
- 仰头视物或挑眉(40%-60%双侧下垂者)。
非典型症状
- 眼疲劳或干涩:
- 因眼睑闭合不全或暴露性角膜炎(10%-15%,多见于术后或神经源性病例)。
- 合并假性下垂时可能伴眼球内陷或皮肤松弛(5%-1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提上睑肌功能异常:
- 提上睑肌肌力检测:活动度<4mm(重度下垂)、4-7mm(中度)、7-10mm(轻度)(依据苗瑞龙临床研究)。
- 下视时上睑迟滞(80%-90%先天性病例)。
-
眼睑形态改变:
- 重睑线消失或变浅(60%-80%单侧病例)。
- 上睑皮肤松弛或褶皱增多(老年性病例占60%-80%)。
-
伴随体征:
- 眼球运动异常(如上直肌麻痹,20%-30%先天性病例)。
- 双侧不对称性弱视或斜视(15%-25%儿童未矫正者)。
非典型体征
- 假性下垂表现:
- 无眼球或小眼球导致的眶内容减少(3%-5%机械性病例)。
- 眼睑肿瘤或瘢痕增厚(5%-10%后天性病例)。
影像学与实验室特征
-
影像学评估:
- MRI/CT:用于鉴别神经源性或颅内病变(如动眼神经麻痹)(应用率<5%,仅复杂病例需排查)。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估提上睑肌厚度及连续性(研究性应用,非常规)。
-
实验室检查:
- 新斯的明试验:排除重症肌无力(阳性率约10%-15%后天性病例)。
- 血清抗体检测:如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率<5%,仅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时)。
文献支持与发生率说明
- 先天性上睑下垂:发病率0.12%-1.9%(平均0.53%),单侧占75%。
- 弱视风险:单侧重度下垂儿童弱视发生率23.9%-56%。
注:未特指类型涵盖先天性、老年性及未明确分类的获得性病因,临床表现与发生率因具体亚型而异。儿童患者需警惕弱视风险,老年患者以皮肤松弛和腱膜退变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