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视力与视野]
A --> C[Amsler网格测试]
B --> D[异常:中心暗点]
C --> E[阳性:视物变形]
D & E --> F[影像学确诊]
F --> G[OCT]
F --> H[荧光素血管造影 FA]
G --> I[结构异常]
H --> J[渗漏/新生血管]
I & J --> K[最终诊断]
判断逻辑:
OCT:
黄斑中心凹厚度<150μm → 萎缩性病变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 → 新生血管/出血
敏感性>95% 特异性>90%
荧光素血管造影(FA):
早期高荧光 → 脉络膜新生血管
晚期渗漏 →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需联合OCT排除假阳性
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
中心凹振幅降低 → 光感受器细胞功能丧失
P1波潜伏期延长 → 神经传导障碍
三、实验室与影像学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OCT黄斑厚度
中央凹:150-250μm
<150μm:萎缩性病变 >300μm:水肿/新生血管
抗VEGF治疗/光动力疗法
mfERG振幅
中心凹:50-100 nV/deg²
降低>30%:光感受器功能损伤
营养干预(叶黄素/玉米黄质)
FA渗漏时间
无晚期渗漏(>10min)
晚期渗漏:新生血管活动
每月随访监测
视野检查
中心20°无缺损
中心暗点≥5°:黄斑功能丧失
低视力康复训练
玻璃膜疣数量
≤5个(直径<63μm)
>10个或直径>125μm:进展为湿性AMD风险↑300%
强化抗氧化剂补充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核心路径:
症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 + OCT结构异常 → 确诊
高风险人群筛查:
年龄≥50岁 + OCT玻璃膜疣 → 每6个月随访
警示征象:
单眼突然视力丧失 + FA渗漏 → 72小时内启动抗VEGF治疗
参考文献: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指南》
Ryan's Retina (第6版):黄斑退行性病变诊断标准
WHO ICD-11 眼科疾病分类标准 (9B78.3Z)
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黄斑变性分子机制与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