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筛检查]
A --> C[定位诊断]
A --> D[病理确诊]
B --> B1(粪便潜血试验)
B --> B2(肿瘤标志物:CEA/CA19-9)
C --> C1(全腹部增强CT)
C --> C2(盆腔MRI)
C --> C3(结肠镜+靶向活检)
D --> D1(组织病理HE染色)
D --> D2(免疫组化:CK20/CDX2)
D --> D3(分子检测:MSI/KRAS)
判断逻辑说明:
初筛检查:
粪便潜血阳性:提示需进一步影像/内镜检查(灵敏度50-70%)。
CEA持续升高:>5ng/mL需警惕,>20ng/mL强烈提示转移(特异性>80%)。
定位诊断:
增强CT:肿瘤直径>2cm、肠壁不规则增厚>5mm或淋巴结>1cm为异常,需结合内镜定位。
结肠镜:发现非结肠/直肠的黏膜溃疡/肿物,活检取材需≥3块。
病理确诊:
免疫组化CK20+/CDX2+:支持肠源性腺癌(阳性率>90%)。
MSI-H检测:指导免疫治疗(dMMR蛋白缺失者适用PD-1抑制剂)。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肿瘤标志物:
CEA>10ng/mL:提示肿瘤负荷较大或转移可能(阳性预测值70%),术后监测复发。
CA19-9>100U/mL:高度怀疑肝转移(特异性95%)。
血液学指标:
血红蛋白<110g/L:慢性失血导致贫血,需排查肿瘤出血。
血小板>400×10⁹/L:副肿瘤现象,提示进展期风险。
炎症指标:
CRP>20mg/L:肿瘤相关炎症反应,与预后负相关。
白蛋白<35g/L:营养不良状态,影响手术耐受性。
分子检测:
KRAS突变阳性:提示抗EGFR治疗耐药(发生率40%)。
BRAF V600E突变:预后不良标志(5年生存率<20%)。
四、诊断流程总结
疑似病例:高风险人群出现排便异常+腹痛,先行粪便潜血+肿瘤标志物初筛。
定位阶段:增强CT/MRI明确肿瘤解剖位置,结肠镜靶向取材。
确诊核心: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确认恶性性质及解剖亚型。
分层管理:MSI/基因检测指导治疗,CEA/影像学监测复发。
参考文献: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Colon Cancer, Version 3.2025)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Digestive System Tumours (5th Edition)
ESMO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