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肝内胆管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更新时间:2025-06-18 23:50:09

未特指的肝内胆管恶性肿瘤(ICD-11: 2C12.1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诊断
      • 肝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显示腺癌结构(占95%以上),伴胆管上皮分化特征。
      • 免疫组化检测:CK7/CK19阳性(胆管上皮标志物),HepPar-1/GPC3阴性(排除肝细胞癌)。
    • 分子病理学支持
      • 检出IDH1/2突变(特异性>80%)或FGFR2融合基因(特异性>90%)。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进行性无痛性黄疸(发生率30%-50%)。
      • 右上腹持续性钝痛(发生率40%-60%)伴不明原因体重下降>10%(发生率40%-60%)。
    • 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肝内孤立性占位(85%-95%),伴“延迟持续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进行性强化)。
      • 胆管特异性征象:局部胆管截断征(60%-75%)或肝内胆管扩张(40%-60%)。
  3.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满足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 高度疑似(无法活检时):同时满足以下3项:
      • CA19-9 >100 U/mL且持续升高。
      • 影像学典型“延迟持续强化”征象。
      • 黄疸+体重下降>10%。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一级筛查 ├── 腹部超声(敏感性70%-85%) │ └── 发现低回声占位 → 启动二级检查 │ 二级确诊 ├── 动态增强MRI(金标准,敏感性85%-95%) │ ├── 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 │ └── 延迟期:向心性持续强化(特异性>90%) │ ├── 增强CT(替代方案,敏感性80%-90%) │ └── 评估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 │ 三级评估 ├── MRCP(无创胆道成像) │ └── 显示胆管截断/狭窄(准确性>85%) │ └── PET-CT(转移评估) └── SUVmax>5提示远处转移(敏感性75%)

判断逻辑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肝功能标志物

    • ALP/GGT升高(>3倍上限)
      • 意义:胆道梗阻早期指标(敏感性80%-95%),早于黄疸出现。
      • 处理:立即启动胆道影像学检查。
    • 直接胆红素升高(>50 μmol/L)
      • 意义:提示胆管机械性阻塞(肿瘤压迫大胆管)。
      • 处理:评估胆道引流必要性。
  2. 肿瘤标志物

    • CA19-9 >100 U/mL
      • 意义:诊断特异性>75%,>300 U/mL提示晚期或转移。
      • 注意:胆道感染时可假阳性,需排除急性胆管炎。
    • CEA >10 ng/mL
      • 意义:提示侵袭性强或混合型肝癌(特异性60%)。
  3. 凝血功能异常

    • PT延长(INR>1.5)
      • 意义:晚期肝功能衰竭或维生素K吸收障碍。
      • 处理:静脉补充维生素K并评估手术风险。
  4. 血常规异常

    • 血小板减少(<100×10⁹/L)
      • 意义:脾功能亢进(门静脉侵犯)或骨髓抑制(晚期恶病质)。

四、总结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肝内胆管癌诊疗专家共识(2020)》
  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Hepatobiliary Cancers (2023)
  3. Radiology. 2022;304(1):1-18 (MRI诊断标准)
  4. Hepatology. 2021;74(5):2801-2815 (分子标志物临床意义)
条目肝内胆管癌2C12.10
条目其他特指的肝内胆管恶性肿瘤2C12.1Y
条目未特指的肝内胆管恶性肿瘤2C12.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