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Dominant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8C70.40

关键词

索引词Dominant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1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1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A型,肌收缩蛋白肌病、LGMD 1A[肢带肌营养不良症1A型,肌收缩蛋白肌病]、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核纤层蛋白肌病、LGMD 1B[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核纤层蛋白肌病]、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C型,小窝蛋白肌病、LGMD 1C[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C型,小窝蛋白肌病]、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D型,基因定位于6q2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E型,基因定位于7q、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F型,基因定位于7q32.1-32.2、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1G型,基因定位于4q21、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H型,基因定位于3p25.1p23、LGMD1H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H型
同义词LGMD1 -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1
缩写LGMD1、显性遗传LGMD
别名显性遗传肢带型肌病、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肉萎缩症、显性遗传肢体近端肌无力

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确认存在与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相关的特定基因突变。目前识别出8种亚型(LGMD 1A至1H),每一种都与不同的基因缺陷相关联。
      • 例如:CAV3 基因突变(LGMD 1A)、LMNA 基因变异(LGMD 1B)、DYSF 基因突变(LGMD 1C)等。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近端肌肉无力:行走笨拙、跑步缓慢、容易跌倒等症状,随后发展为明显的双下肢近端无力感(70%-90%)。上肢同样会经历类似的退行过程,尤其是肩胛带周围的力量减弱尤为明显(60%-80%)。
      • 肌肉萎缩:大腿和臀部的肌肉逐渐变小,导致步态异常和身体姿态改变(50%-70%)。上臂和肩部肌肉也可能出现萎缩(40%-60%)。
      • 活动受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上下楼梯、从椅子上站起变得困难(70%-90%)。抬手或举重物时感到力不从心(50%-70%)。
    • 家族史: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特别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基因检测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近端肌肉无力+肌肉萎缩)。
      • 家族史中有类似症状患者。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MRI检查
      • 异常意义:显示骨盆带和肩胛带肌肉的脂肪浸润和肌肉萎缩(80%-90%)。有助于评估肌肉受累的程度和分布。
    •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 异常意义:在心脏受累的情况下,可显示心肌病变和心脏功能异常(10%-20%)。适用于监测心脏并发症。
  2. 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

    • 肌电图(EMG)
      • 异常意义:显示肌源性损害特征,如短时限、低振幅的运动单位电位,以及自发性电活动(如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 神经传导速度(NCV)
      • 异常意义:通常正常,但有助于排除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3. 呼吸功能测试

    • 肺功能检查
      • 异常意义:显示肺活量降低,特别是在呼吸肌受累的情况下(10%-20%)。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

    • 异常意义: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是非特异性但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在活动性疾病过程中尤为显著(70%-90%)。高水平的CK提示肌肉损伤。
    • 参考值:正常范围通常为男性 55-170 U/L,女性 30-135 U/L。LGMD1患者的CK水平可能显著高于正常范围。
  2. 基因检测

    • 异常意义:确定特定基因突变,如 CAV3LMNADYSF 等,是确诊的重要手段(阳性率:约80%-90%)。
    • 判断逻辑:通过分子遗传学方法(如Sanger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等)检测相关基因突变。
  3. 肌肉活检

    • 异常意义:显示肌纤维大小不一、坏死再生循环加速、脂肪及结缔组织增生等特征变化(80%-90%)。
    • 免疫组化技术:能够识别出特定亚型对应的蛋白缺陷(阳性率:约70%-80%)。
    • 判断逻辑: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肌肉组织结构,并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蛋白质表达分析。

四、总结


权威依据:《默沙东诊疗手册》及相关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

条目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8C70.40
条目隐性遗传性肢带性肌营养不良症8C70.41
条目其他特指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8C70.4Y
条目未特指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8C70.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