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百科
ICD疾病
国内健康
热点新闻
疾病科普
健康生活
四季养生
健康新闻
医药产经
公共卫生
医学成果
环球医讯
干细胞与抗衰老
硒与微生态
外泌体知识
健康研究
AI与医疗健康
心脑血管
认知障碍
创新药物
家医百科
ICD疾病
ICD扩展码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新生儿皮肤出血
Neonatal cutaneous haemorrhage
更新时间:2025-06-18 12:27:25
定义
症状
诊断
同类
编码
KA83.8
路径
19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
KA80 - KA8Z
胎儿或新生儿出血性或血液系统疾患
KA83
某些特指的新生儿出血
KA83.8
新生儿皮肤出血
关键词
索引词
Neonatal cutaneous haemorrhage、新生儿皮肤出血、胎儿或新生儿的皮肤出血、胎儿或新生儿皮肤出血、胎儿或新生儿的瘀点、胎儿或新生儿挫伤、胎儿或新生儿的挫伤、胎儿或新生儿瘀斑、胎儿或新生儿的浅表血肿、胎儿或新生儿浅表血肿
展开
同义词
Petechiae in fetus or newborn、haemorrhage of skin of fetus or newborn、cutaneous haemorrhage of fetus or newborn
展开
缩写
NSH
展开
别名
新生儿瘀斑、新生儿浅表血肿、新生儿皮下出血
展开
(KA83.8)新生儿皮肤出血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皮肤异常表现
:
家长或医护人员可观察到皮肤表面出现针尖样红点(瘀点)或片状紫斑(瘀斑)(发生率:高,70%-90%)。
浅表血肿局部可能伴随轻微触痛,导致患儿哭闹(发生率:低,10%-20%)。
非典型症状
全身性症状
:
严重出血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喂养困难(与贫血相关)(发生率:低,5%-15%)。
呼吸急促或心率增快(提示失血性休克风险)(发生率:罕见,<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皮肤出血特征
:
瘀点(Petechiae)
:直径<2mm的红色或紫色斑点,压之不褪色(发生率:80%-90%)。
瘀斑(Ecchymosis)
:>2mm的不规则紫色斑块,边界模糊(发生率:50%-70%)。
浅表血肿
:皮下波动性肿块,多见于产道挤压部位(如头颈部)(发生率:30%-50%)。
分布特征
:
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及面部(与血管压力分布相关)(发生率:60%-80%)。
非典型体征
多系统出血倾向
:
合并脐带残端渗血或鼻腔出血(提示广泛凝血障碍)(发生率:10%-20%)。
实验室特征
凝血功能检测
: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活性下降(PT延长发生率:70%-9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通常正常(除非合并其他凝血缺陷)(发生率:特异性高)。
维生素K水平检测
:
血清维生素K1浓度<0.5 ng/mL(诊断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金标准)(发生率:80%-95%)。
影像学特征
超声检查
:
浅表血肿可见皮下组织层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需与脂肪坏死鉴别)(发生率:30%-50%)。
临床注释
病因相关特征
:
产伤相关出血
:多局限于头部/肩部,常于出生24小时内显现(发生率:60%-80%)。
维生素K缺乏
:典型表现为生后2-7天出现的弥散性皮肤出血(发生率:70%-90%)。
感染相关出血
:常伴随发热、CRP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发生率:20%-40%)。
危险分层
:
广泛性瘀点合并其他部位出血(如颅内、消化道)提示危及生命的凝血障碍(发生率:5%-10%)。
文献依据
: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及护理》(人卫生版)指出: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新生儿出血症中,皮肤黏膜出血占首发表现的89%。
《中华儿科杂志》研究显示:产伤相关皮肤血肿在器械助产新生儿中发生率达32%。
知网百科《新生儿出血症》数据:维生素K缺乏者PT延长发生率>85%,APTT异常仅见于合并其他凝血异常者。
同类疾病
顶部
条目
新生儿口、鼻或咽出血
KA83.0
条目
新生儿食管、胃、小肠或大肠出血
KA83.1
条目
新生儿直肠出血
KA83.2
条目
新生儿肝出血
KA83.3
条目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
KA83.4
条目
新生儿脾出血
KA83.5
条目
新生儿肾或膀胱出血
KA83.6
条目
新生儿气管或肺实质出血
KA83.7
条目
新生儿皮肤出血
KA83.8
条目
新生儿阴道或子宫出血
KA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