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宣布了将产后抑郁症症状与肠道菌群状态及饮食习惯联系起来的重要发现。研究表明,除均衡饮食外,特定食物的摄入可能有效改善产后女性的胃部环境,从而保护其身心健康。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产后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上升,约30%的女性会出现相关症状,这些症状甚至可能在孩子出生后长达五年内持续显现。
先前研究已证实,抑郁症患者大肠中的菌群类型和数量与健康个体存在差异。然而,专门针对产后女性的研究较为匮乏,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寻找用于早期检测抑郁症状的生物标志物。本次研究团队对344名无精神或身体疾病的产后妇女(子女年龄均在4岁以下)开展了系统分析,通过量化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确认其中48名女性处于高风险状态。
研究团队深入探究了大肠菌群状态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肠道细菌种类更丰富、数量更多的人群表现出更轻微的抑郁症状。尤为关键的是,参与产生丁酸盐(一种改善肠道健康的关键化合物)的毛螺菌属(Lachnospira)细菌的存在,与抑郁症状显著减弱直接相关。此外,饮食模式分析表明,相比摄入较少者,多食用豆制品、酸奶等发酵食品以及海藻、蘑菇和水果的人群不仅抑郁症状更轻,其毛螺菌属水平也明显更高。
京都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神经科学专家前田雅子(Masako Myowa)教授推测:"即使有意识地增加豆腐和酸奶等食物的摄入量,也可能有效降低众多女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产后抑郁症症状与产后女性肠道菌群状态及饮食习惯之间的因果关系,旨在开发可实现抑郁症状早期检测和预防的支持方法。该研究成果已于9月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期刊PNAS Nexus的在线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