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噪音及光污染正成为土耳其心脏健康的新威胁,研究表明动脉斑块中检出的微塑料可使心肌梗死与中风风险激增四倍以上。全球专家指出,空气污染、极端温度及环境危害正日益威胁心脏健康。研究证实,即使不吸烟,生活在污染空气中的民众心肌梗死风险仍高出15%至20%。
在世界心脏联盟每年9月29日举办的世界心脏日之际,心脏病专家呼吁关注环境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日益增长影响——该疾病与中风每年导致全球约1700万人死亡。土耳其心脏病学会副主席埃尔图格鲁尔·奥库延教授解释,包括微塑料、噪音光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在内的环境危害,对心脏健康的威胁远超普遍认知。
“空气污染是对心脏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每天呼吸时都无法避免暴露其中,”奥库延表示,“研究明确显示,污染空气中的居民心肌梗死风险高出15%至20%。即使不吸烟,身处污染环境仍会危及健康。治理空气污染必须成为首要任务。”他补充说明,短期暴露于污染空气即可诱发心肌梗死、中风、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尤其对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危害更大;长期暴露更将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奥库延指出部分国家面临尤为严峻的污染相关心脏病问题:“中国因工业污染、交通拥堵及煤炭使用,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印度固体燃料使用引发室内外空气污染,推高心肌梗死与中风发生率;巴基斯坦空气质量远低于全球标准,工业与交通烟尘导致心血管疾病激增;尼日利亚近20年交通污染及燃油质量恶化使空气污染翻倍,心脏病发病率随之上升;埃及则因交通、工业及沙尘暴影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主要死因。保护环境就是直接守护心脏。”
专家还强调气候变化引发的热浪、风暴及洪水等极端天气与心血管健康的紧密关联。“高温环境下人体需更努力散热,心率加快、血压可能下降且血液黏稠度增加;寒冷天气则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尤为脆弱,建议夏季避开高温时段、冬季注意保暖并保证充足饮水。”
噪音与光污染同样危害心脏健康:噪音会升高应激激素与血压并干扰心律,而光污染破坏睡眠节律,使无法获得优质睡眠者的心脏病风险上升。奥库延将微塑料描述为“在血管内循环的危险物质”,研究发现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动脉斑块中存在微塑料,此类人群后续数年内心肌梗死、中风及死亡风险高出约4.5倍。
为保护心脏健康,奥库延建议在重度污染日减少户外活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耗,并通过步行等运动缓解压力。他强调个体行动与社会意识结合可大幅降低心血管风险,“预防心脏病实则始于街头环境:清洁空气、洁净水源及有序生活空间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微小的个人行动对公共健康保护能发挥巨大作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