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首次对人类破纪录寿命进行了最详尽的生物学剖析,研究对象是一位活到117岁零168天且始终未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症的女性。这些新发现可能为人类延长健康寿命提供重要启示。
西班牙何塞普·卡雷拉斯白血病研究所团队对这位1907年出生于旧金山、8岁随家人移居西班牙后终生定居的女性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中将其称为M116的这位超级人瑞,正是2024年被认证为全球最长寿者的玛丽亚·布兰亚斯·莫雷拉。
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她的DNA及其表观遗传标记、基因活性、蛋白质、血液代谢物、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细胞,完整揭示了她如何实现罕见的百岁健康状态。尽管存在诸多典型衰老分子特征,布兰亚斯·莫雷拉仍具备若干关键生物标志物,解释了她晚年为何能保持无疾病状态。
部分生物学指标确实呈现高龄特征:染色体端粒(细胞分裂中逐渐磨损的保护帽)极短,超短端粒比例很高;存在老年常见的克隆性造血现象,即骨髓干细胞突变导致其后代细胞过度主导血液生成;年龄相关B细胞比例升高——这类细胞在晚年积累,炎症性更强且抗体生成效率低下,长期削弱免疫系统。然而,这些本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衰老标志物,并未在她身上导致相应疾病。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与117.5岁高龄相悖的保护性标志物。她的脂质代谢堪称心脏病专家理想中的典范: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极低,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极高,脂蛋白颗粒模式与卓越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反映多种急性期蛋白的炎症标志物(GlycA/GlycB)也保持低位,有效屏蔽了慢性疾病风险。
肠道健康同样印证此规律。她的微生物组丰富度远超同龄人,呈现"年轻化"特征——尤其是双歧杆菌属水平显著偏高。这类菌群通常在晚年衰退,具有抗炎信号传导和生成有益短链脂肪酸的功能。研究者指出,布兰亚斯·莫雷拉长期食用酸奶的习惯滋养了这些有益菌株,而泡菜、味噌等发酵食品同样支持这类微生物生长。
长寿秘诀的最强证据来自表观遗传时钟标记,该标记通过DNA甲基化模式反映生物年龄。血液、唾液和尿液检测显示,多个独立时钟测算的生物年龄均显著低于实际年龄。基于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的核糖体DNA甲基化时钟显示,她的生物年龄比实际年轻约23岁。当人类生物衰老通常随年岁加速时,布兰亚斯·莫雷拉却展现出表观遗传衰老减速的迹象。
部分卓越健康状况可能源于遗传优势。虽然尚未发现单一"长寿基因",但科学家已识别出长寿健康人群常携带的基因变异群集。基因组测序显示,她拥有若干罕见变异,与免疫适应性、心血管保护、神经防护及线粒体健康相关,且未携带载脂蛋白E有害等位基因(该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等晚年疾病相关)。血细胞检测表明其线粒体功能强劲,保障了各系统顺畅运行(衰老常伴随线粒体功能障碍加剧)。
当然,这些标志物仅揭示了长寿的部分机制——但她的生物学蓝图清晰展现了为何某些人衰老速度显著更慢。尽管基因因素目前难以干预,但布兰亚斯·莫雷拉拥有的强健脂质代谢、低炎症水平、优异线粒体功能和丰沛微生物组,均可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在任何年龄进行调节。
最终,布兰亚斯·莫雷拉在经历数月支气管扩张、食管憩室及骨关节炎等年龄相关问题后,于117岁5个月18日安详离世,但始终未患癌症且认知功能保持健康。
她大半生居住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历史社区,该地区百岁老人数量近几十年激增——2000至2021年间增长4.6倍,正日益吸引科学家关注。
本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医学》期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