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软饮料消费与抑郁症的关联由肠道微生物组变化介导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Depression Mediated by 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 Depressive Disorders | JAMA Psychiatry | JAMA Network

德国英语健康医学研究
新闻源:jamanetwork.com
2025-09-26 02:14:26阅读时长3分钟1008字
软饮料消费抑郁症肠道微生物组埃格特氏菌属健康公共卫生策略抑郁症干预措施

内容摘要

德国多中心队列研究发现软饮料摄入显著增加重度抑郁症诊断风险及症状严重程度,该关联通过肠道微生物组变化(特别是女性群体中埃格特氏菌属丰度升高)介导,解释3.82%-5.00%的效应量,提示减少软饮料消费的公共卫生策略对抑郁症预防具有紧迫性,同时靶向微生物组的干预措施展现出治疗潜力,该研究涵盖932名临床诊断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为饮食-肠道-脑轴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软饮料消费与抑郁症的关联由肠道微生物组变化介导

尼尔斯·R·温特博士等(作者机构列表略,含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医院、马尔堡大学等德国研究机构)

核心要点

问题:软饮料消费是否与抑郁症诊断及严重程度相关?该关联是否由肠道微生物组变化介导?

发现:在932名临床诊断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队列研究中,软饮料消费与重度抑郁症诊断及症状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该关联在女性患者中尤为突出,且由埃格特氏菌属丰度变化显著介导。

意义:亟需通过教育、预防策略及政策减少软饮料消费以缓解抑郁症状;同时,靶向微生物组的抑郁症干预措施前景广阔。

摘要

重要性:软饮料消费与身心健康负面结果相关,但其与重度抑郁症(MDD)的关联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标:探究软饮料消费与MDD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关联,并验证肠道微生物组(特别是埃格特氏菌属和Hungatella菌属丰度)是否介导该关联。

设计、环境与参与者:本多中心队列研究基于德国马尔堡-明斯特情感队列的横断面数据,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间从普通人群及初级医疗机构招募的18-65岁MD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数据分析于2024年5月至12月完成。

主要结局与测量指标:通过多变量回归与方差分析(ANOVA)模型,控制研究地点及教育程度后,评估软饮料消费与MDD诊断及症状严重度的关联;同时控制研究地点、教育程度及文库规模后,分析埃格特氏菌属与Hungatella菌属丰度变化。中介分析检验微生物组丰度对软饮料-MDD关联的中介作用。

结果:共纳入405名MDD患者(女性275名,占67.9%;平均年龄36.37±13.33岁)和527名健康对照者(女性345名,占65.5%;平均年龄35.33±13.13岁)。软饮料消费显著预测MDD诊断(比值比[OR]=1.081;95%置信区间[CI]:1.008-1.159;P=0.03)及症状严重度(P<0.001;偏η²=0.012;95% CI:0.004-0.035),女性效应更强(诊断:OR=1.167;95% CI:1.054-1.292;P=0.003;严重度:P<0.001;η²=0.036;95% CI:0.011-0.062)。女性群体中,消费量增加与埃格特氏菌属丰度升高相关(P=0.007;η²=0.017;95% CI:0.0002-0.068),但与Hungatella菌属无关。中介分析证实埃格特氏菌属显著介导软饮料-MDD关联(诊断:P=0.011;严重度:P=0.005),分别解释3.82%和5.00%的效应量。

结论与相关性:本研究发现软饮料消费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组变化(特别是埃格特氏菌属)促进MDD发生。减少软饮料摄入的公共卫生策略有望降低抑郁症风险,尤其对易感人群;同时,靶向微生物组组成的抑郁症干预措施具有显著应用前景。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