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DZD)参与的新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表明含糖饮料不仅影响代谢健康,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尤其是对女性。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肠道敏感的微生物组介导的。
众所周知,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人不仅有更高的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软饮料还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然而,迄今为止,尚不清楚软饮料与重度抑郁症(MDD)是否存在直接关系,以及哪些生物过程可能参与其中。
软饮料消费与抑郁症风险升高相关
为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分析了马尔堡-明斯特情感队列(MACS)的横断面数据。该研究考察了2014年至2018年间从普通人群和初级保健中招募的18至65岁成年人。研究人员共纳入932人,其中405人为重度抑郁症患者,527人为健康对照组。
分析显示,软饮料消费与抑郁症的诊断和症状严重程度均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女性中尤为明显:在女性中,高消费量与抑郁症概率增加17%(比值比1.167)和更严重的症状相关。
微生物组变化是关键因素
但这种影响是如何产生的?该研究也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在经常饮用含糖软饮料的女性中,研究人员发现肠道中埃格特氏菌属(Eggerthella)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早期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中埃格特氏菌更为常见。当前研究现在提供了第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这种细菌可能起到中介作用——作为软饮料消费与抑郁症状发展之间的生物学联系。
"我们的数据表明,软饮料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微生物组的影响产生的,"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DZD)合作伙伴法兰克福大学医院和科隆代谢研究MPI的研究负责人Sharmili Edwin Thanarajah博士说。
可乐或柠檬水等含糖饮料不仅含有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多种添加剂——包括防腐剂和人造甜味剂。这种组合会扰乱肠道微生物组的微妙平衡。促进炎症的细菌增多,而保护性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减少。动物研究表明,这种变化可以触发神经系统中的炎症过程,从而增加抑郁行为。
引人注目的是,这种相关性似乎与性别有关。在经常饮用软饮料的男性中,研究人员既没有发现埃格特氏菌增加,也没有发现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为何这种效应仅发生在女性身上。激素差异或免疫系统的性别相关反应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微生物组作为治疗靶点?
"研究结果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德国波茨坦-雷布吕克人类营养研究所(DIfE)的DZD研究员Rachel Lippert评论道。"基于微生物组的方法——如针对性的营养疗法或益生菌策略——可能有助于在未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因此,研究人员主张应将营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强烈地整合到教育活动、护理理念和预防项目中。
"微生物组的变化可以通过饮食影响——因此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法兰克福大学医院Sharmili Edwin Thanarajah博士
"即使是消费者行为的微小调整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考虑到软饮料的广泛消费。"
来源:
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DZD)
参考文献:
Thanarajah, E. S., 等 (2025) 软饮料消费与抑郁症通过肠道微生物组变化的中介作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