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费者李先生在大润发沈阳和平店购买的“鑫思琪五仁小月饼”配料表中出现已禁用添加剂“脱氢乙酸钠”。9月16日市场监管介入后,大润发称是员工复制旧档案致标签错误,产品实际未添加。此事件引发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及企业责任的质疑。
脱氢乙酸钠禁用:为健康安全“上保险”
脱氢乙酸钠曾是食品界的“防腐明星”,能抑制微生物代谢,可长期摄入却可能在肝肾蓄积,引发器官损伤。动物实验发现,高剂量暴露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肾小管病变,还可能造成中枢神经毒性。国家卫健委评估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 - 0.3mg/kg体重,儿童、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受其伤害。 2024年发布的GB 2760 - 2024标准明确禁止在糕点、月饼等焙烤食品中使用脱氢乙酸钠,因为它在人体代谢中可能产生脱氢乙酸,具有潜在健康风险,且其防腐效果可用丙酸钙等安全添加剂替代。不过,它仍允许用于腌渍蔬菜、部分豆制品。此次大润发虽未实际添加,但标签错误可能误导消费者,增加健康风险。
大润发失误:企业管理漏洞知多少?
大润发员工直接复制旧版配料表,未执行“新旧标准比对”制度,暴露出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企业内部缺乏添加剂使用清单动态更新机制,也未对员工进行国标培训考核,导致知识断层。 这一标签错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李先生要求第三方检测遭拒,企业未履行配合义务。此前也有类似品牌酱油标签违规事件,此类事件频发加剧了公众对预包装食品成分标识的不信任。行业内,新标实施后仍有企业沿用旧配方,中小供应商可能因成本压力未及时更新标签,而大润发作为大型商超也未履行好把关责任。
消费者维权:三招守护舌尖安全
面对食品添加剂问题,消费者可从以下方面应对。即时风险防范上,审查标签时重点核对“食品添加剂”栏,可登录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允许使用添加剂清单》;留意生产日期,2025年2月8日后生产的月饼若标注脱氢乙酸钠,标签必违规。若误购疑似违规产品,要立即停止食用并封存证据,通过“全国12315平台”或当地市场监管局投诉,要求企业提供最新批次检测报告。 法律维权方面,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十(不足1000元按1000元计算),需保存好购物凭证、问题标签照片、检测报告等证据。若多批次产品涉事,还可联合其他消费者提起公益诉讼。 长期来看,消费者可优先选择提供“添加剂成分动态更新说明”的企业产品,还能通过“食安志愿者”平台举报可疑标签,推动社会共治。 此次事件暴露了企业合规意识薄弱与消费者知情权受侵害的问题,强化企业责任、完善监管、提升消费者识别力才能杜绝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