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高龄患者口腔手术风险大,到底该咋保障安全?

作者:张熙
2025-08-03 09:40:01阅读时长3分钟1139字
高龄患者口腔手术风险大,到底该咋保障安全?
口腔科口腔手术风险高龄患者口腔手术手术风险心梗脑卒中多学科会诊术前评估规范操作全身状况心脏支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民营口腔机构安全指南

内容摘要

高龄患者进行口腔手术风险大,需严格评估全身状况。一次性拔除多颗牙齿可能导致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多学科会诊和规范操作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近期,哈尔滨市一位77岁老人在优诺口腔门诊接受“一次性拔除12颗牙并种植6颗牙”手术后不幸身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高龄患者口腔手术安全性的强烈质疑。老人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还有心脏支架植入史。手术从下午2:30开始,到4:15结束。术后,老人嘴里塞着带血纱布乘坐出租车离开,5点刚过便在出租车上突然大口吐血,司机紧急送医,但老人还是在5点40分抢救无效离世。家属术前已明确告知医生老人身体状况,涉事机构回应停诊了相关医生并配合调查,卫健部门也已介入,开始对全市牙科诊所进行检查。

高龄患者口腔手术,到底藏着啥风险?

从病理角度看,一次性拔除12颗牙齿风险极高。拔牙手术会带来剧烈疼痛和组织损伤,引发应激反应,导致患者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像这位有冠心病和支架植入史的老人,心脏功能脆弱,这种应激反应很可能直接诱发心梗或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感染风险增加;高血压患者术中血压波动可能破坏血管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代偿能力差,难以承受长时间手术的代谢负荷。口腔科专家表示,“一次性拔12颗牙”在临床中属极高风险操作,需严格评估患者全身状况,通常要分次手术并配合心电监护。国内外曾有类似案例,因术前评估不足,导致患者在口腔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这充分说明了多系统疾病患者口腔手术多学科会诊的必要性。

民营口腔机构,咋就漏洞百出?

这起事件折射出民营口腔行业存在的乱象。部分民营机构受利益驱动,夸大缺牙危害,诱导患者接受“全口拔牙 - 种植牙套餐”,完全忽视患者身体条件。涉事医生术前评估流于形式,未对老人心脏支架植入史、血糖控制情况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仅依赖患者口头告知。拔牙过程中,既未配备心电监护设备,也未建立应急抢救预案,术后观察时间仅15分钟就放行患者。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在知情同意、风险告知、操作规范方面负有法律责任。

高龄患者口腔治疗,安全指南请收好!

高龄患者口腔治疗需建立完善的术前评估体系。要进行多学科会诊,心内科、内分泌科协作,动态评估心功能分级、血糖控制水平、凝血指标。采用“风险分级管理”,高危患者建议分次拔牙或选择微创拔牙技术,优先控制基础疾病。手术操作要规范,配备实时心电、血压监测,备好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胰高血糖素等。严格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单次拔牙不超过3 - 4颗,并安排术后48小时随访。患者自身也要做好自我保护,选择有三甲医院背景或通过JCI认证的口腔机构,要求查看医生执业资质及手术预案。提前1周携带完整病历供医生评估,拒绝签署“全口拔牙”等笼统同意书,要求分步骤签订知情同意文件。 这起事件暴露了民营医疗机构在高龄患者手术中的系统性风险,需通过立法强化术前评估标准、规范种植牙广告宣传、建立医疗行为追溯机制。老年患者或家属面对复杂治疗方案时应主动要求多学科会诊,拒绝“速战速决”的医疗承诺,公众也应监督医疗机构资质,推动行业规范化。毕竟,健康老龄化要平衡“生活质量改善”与“生命安全”,任何医疗决策都应以患者生存为第一优先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呼气试验防幽门螺杆菌!
成人安抚奶嘴风险多,尝试前先咨询专业医生!
易拉罐内翻式拉环卫生堪忧,该如何应对?
青少年胸痛别忽视,如何应对才能避免致命风险?
爱干净的宝宝为啥还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接种HPV疫苗后意外怀孕,胎儿会受影响吗?
31年冷冻胚胎孕育婴儿,辅助生殖挑战咋应对?
12岁女孩玩5 - 6小时手机,眼睛退化至60岁水平!
快扔旧纸箱!关注甲醛污染,让生活更健康!
女性必看!劣质卫生巾危害大,快学“三查三看”选好它!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