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泰国男子被蚂蚁咬后身亡,小小蚂蚁为何如此致命?

作者:蓝季动
2025-10-10 09:40:01阅读时长3分钟1091字
泰国男子被蚂蚁咬后身亡,小小蚂蚁为何如此致命?
急诊科过敏性休克蚂蚁叮咬呼吸困难喉咙肿胀血压下降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防护措施户外作业过敏体质急救处理皮肤红肿瘙痒继发感染

内容摘要

蚂蚁叮咬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喉咙肿胀、血压下降等。过敏体质者需特别警惕,户外作业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并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

近期,泰国北榄府邦博县发生一起致命蚂蚁叮咬事件,39岁男子艾卡攀在修剪鱼塘边树木时遭蚂蚁咬伤,迅速抽搐、昏迷后身亡。现场施救无果,警方初步推测是对蚂蚁毒液急性过敏致过敏性休克,尸检结果待确认。这一事件凸显了昆虫叮咬对过敏人群的潜在致命风险。

小小蚂蚁叮咬,为何能致命?

蚂蚁叮咬引发的过敏性休克,有着复杂的医学原理。人体接触蚂蚁毒液中的过敏原后,IgE抗体介导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低血压、喉头水肿等连锁反应。症状初期可能只是皮肤瘙痒、红肿等局部反应,但会迅速发展至全身性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黄金抢救时间通常在10-15分钟内,若未及时注射肾上腺素,死亡率可达30%-50%。艾卡攀从喊痛到昏迷仅数分钟,符合过敏性休克快速恶化特征,现场的人工呼吸与冷水降温无法中和过敏原,缺乏专业急救药物是致死关键。 蚂蚁毒液含蚁酸、蛋白酶等成分,多数人仅出现轻微炎症反应,但约0.5%-5%的人群存在特异性过敏体质,首次接触即可引发严重反应。30-50岁人群因活动量大更易暴露风险,合并心血管疾病者症状加重概率增加2-3倍。

户外作业,被忽视的"蚂蚁危机"

户外作业时,环境风险不可小觑。在泰国,常见的红火蚁、行军蚁等攻击性蚂蚁,偏好潮湿植被茂密区域,鱼塘边树木就是典型栖息地。而作业前未进行环境安全评估,忽视树枝可能存在的蚁巢,会大大增加被叮咬风险。此外,东南亚雨季蚂蚁活动频繁,下午气温较高时攻击性增强,作业时间选择不当也加剧了暴露风险。 个体防护方面也存在诸多缺陷。艾卡攀未穿戴长袖防护服、手套等装备,手臂暴露部位易被叮咬。而且雇主未要求员工进行过敏史申报,无法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急救准备同样不足,现场缺乏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等应急药物,仅采用物理降温与人工呼吸,无法逆转过敏进程。同时,雇主未组织过敏性休克处置演练,延误了抢救黄金时间。

如何远离蚂蚁"夺命危机"?

个人防护要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准备。高风险作业前进行皮肤过敏原筛查,确认无昆虫毒液过敏史。穿着全包裹式防护装备,如防化手套、长袖连体服,使用含有效成分的驱蚁剂喷涂暴露部位。过敏体质者随身携带预充肾上腺素注射器,放置于工具箱显眼处,确保作业伙伴知晓使用方法,同时携带抗组胺药物作为辅助治疗,用药请遵医嘱。 作业管理要规范。作业前检查树木及周边范围内是否存在蚁巢,使用长柄工具避免直接接触可疑区域。双人作业时保持安全距离,指定专人携带急救箱并接受过过敏性休克处置培训。 医疗响应也要优化。发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作业,注射肾上腺素后尽快送医,途中持续监测血压与呼吸。偏远地区应建立急救药物快速配送网络,医疗机构需将肾上腺素列为户外作业者常规处方药物。 此次事件暴露了对昆虫叮咬风险和过敏性休克应对的短板,建议筛查过敏原,高风险从业者备肾上腺素,构建防护网络降低风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哪些人易患带状疱疹?如何预防?一文读懂!
137人徒步被困1人遇难,高海拔徒步咋防护?
65岁张大爷心率过慢险丧命,咋发现咋应对?
28岁女白领患高血压,年轻群体遇上这病咋整?
38岁上班族吃久置熟食险患癌,冰箱食物能放多久?
二甲双胍真是抗衰老神药吗?看完这些你就懂了!
那艺娜脊椎损伤警示:职业人群快重视健康防护!
收养流浪猫全家染猫癣!做好防护才能安心养宠!
河南女子菜板霉变,菜板卫生差危害究竟有多大?
西藏珠峰东坡被困,高海拔失温如何预防和急救?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