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报道称,28岁白领小美因长期依赖含糖饮料,患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被送进ICU。小美日常用奶茶、可乐替代饮水,日均喝4-5瓶,最终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在办公室昏迷。急诊检查发现其血糖高达33mmol/L,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抢救虽脱离危险,但这一事件揭示了年轻群体忽视含糖饮料风险的普遍问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究竟咋回事?
- 核心要点: 长期高糖摄入会让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供能,血糖就会持续升高(>13.9mmol/L)。身体为获取能量开始分解脂肪,产生大量酮体,使血液pH值下降,引发代谢性酸中毒。早期会有多尿、口渴、乏力症状,中重度时会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意识障碍,严重可致休克、脑水肿、多器官衰竭。2型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者可能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触发DKA,且早期症状易被误认成普通肠胃炎而延误治疗。
含糖饮料危害大,喝多少才危险?
- 核心要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25g,可单瓶500ml奶茶含糖量就达50-60g,小美日均摄入量超推荐值10倍以上。含糖饮料会快速提升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会导致β细胞耗竭和胰岛素抵抗,研究显示每日喝1罐含糖饮料,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6%。而且糖分过量还会引发肥胖、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形成恶性循环。20-30岁人群代谢代偿能力强,早期无症状易忽视风险,但持续高糖摄入会加速代谢功能衰竭。
高糖饮食怎么破?科学管理来帮忙
- 核心要点: 饮品选择上,可用无糖茶饮、黑咖啡、淡盐水替代含糖饮料,初期可加少量代糖过渡;自制饮品时标注糖量,选“少糖”“三分糖”。饮水管理方面,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晨起空腹喝温水激活代谢,每小时少量补充。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绿叶蔬菜,控制精制碳水比例<50%。有代谢异常风险者可自备血糖仪,每周测空腹血糖(正常值<6.1mmol/L),若出现口唇干燥、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需立即就医。企业可设置饮水提醒系统,提供无糖饮品,开展代谢健康讲座;还可推动含糖饮料强制标注糖分含量,试点征收“糖税”。
小美案例警示年轻群体,含糖饮料危害大,应建立“无糖优先”饮水习惯,阻断高糖饮食健康灾难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