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子宫慢性炎性疾病Unspecified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uteru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08:05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uterus、未特指的子宫慢性炎性疾病、子宫慢性炎性疾病
缩写CICD、Chronic-Endometritis
未特指的子宫慢性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子宫内膜活检显示间质浆细胞浸润(每高倍视野≥5个浆细胞)及纤维化改变。
- 排除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等特异性病变。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持续≥3个月:
- 持续性下腹痛(≥3个月)伴异常阴道分泌物(黄/灰白色、粘稠或稀薄、有异味)。
- 月经异常(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或淋漓不尽)。
- 体征符合:
- 子宫体压痛(触诊阳性)或宫颈举痛。
- 超声显示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模糊(厚度≥8 mm)。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组织病理学浆细胞浸润(必须条件)。
- 至少1项典型症状+1项体征(支持条件)。
- 疑似诊断(无病理证据时):
二、辅助检查
-
病原学检测:
- 细菌培养(宫颈分泌物/宫腔刮出物):
- 判断逻辑:检出混合菌群(如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提示继发感染,但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 PCR检测:
- 判断逻辑:检测衣原体/淋球菌等特异性病原体,用于排除性传播疾病相关子宫内膜炎。
-
影像学检查:
- 经阴道超声:
- 异常特征:子宫内膜增厚(>12 mm)、回声不均、宫腔积液(深度>3 mm)。
- 判断逻辑:结合症状可提示慢性炎症,但需与子宫内膜息肉鉴别。
- MRI检查:
- T2加权像特征: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增宽(>5 mm)伴信号不均。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宫腔镜引导下活检:
- 判断逻辑:直接观察黏膜充血/水肿,定点取材提高浆细胞检出率。
-
免疫学检测:
- 血清CA125:
- 判断逻辑:轻度升高(35-65 U/mL)提示盆腔炎症活动,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轻度升高(10-12×10⁹/L):提示慢性炎症活动,但30%患者可正常。
- 血小板增多(>350×10⁹/L):反映慢性炎症状态。
-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10-30 mg/L):与炎症严重程度正相关,治疗有效时下降>50%。
- ESR增快(20-40 mm/h):非特异性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
-
激素检测:
- 雌二醇/孕酮比值失衡(E2>200 pg/mL且P<5 ng/mL):可能加重子宫内膜炎性反应。
-
病原学结果:
- 支原体阳性:提示混合感染,需加用多西环素治疗。
- 真菌培养阳性(念珠菌属):长期抗生素使用后继发感染标志。
四、诊断流程图
临床症状(下腹痛+异常分泌物)
↓
初步检查:经阴道超声 + 血常规/CRP
↓
阳性发现 → 宫腔镜活检(金标准)
↓
病理确诊 → 启动抗炎治疗
↓
治疗无效 → 增强MRI评估盆腔粘连/排查结核
参考文献:
- FIGO《慢性子宫内膜炎管理共识(2022)》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炎症诊治指南》
- 《现代妇产科病理学(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