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词Diseases of the female genital system、未特指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女性生殖器官疾病、女性生殖器官疾患、女性生殖系统紊乱、妇科疾病、妇科疾患、女性生殖道疾患、未特指的女性生殖器疾患
缩写女生殖系疾、妇病
别名妇科常见病、女子科疾病
未特指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获取子宫内膜、宫颈或卵巢组织,明确病理改变(如炎症、增生或肿瘤性病变)。
排除性诊断:经系统检查排除所有已知特指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HPV相关宫颈病变)。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持续症状≥3个月:满足以下至少2项:
异常子宫出血(周期紊乱、经期延长>7天或经量异常)
病理分泌物(黄绿色/血性白带伴异味)
慢性盆腔疼痛(非周期性下腹痛或腰骶痛)
客观体征证据:妇科检查发现至少1项: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或接触性出血
附件区压痛或可触及包块
子宫增大或活动受限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炎症标志物异常:CRP>5 mg/L 或 ESR>20 mm/h
内分泌紊乱证据:
黄体期孕酮<3 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足)
FSH/LH比值>2(提示卵巢储备下降)
影像学提示结构异常: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12 mm 或卵巢囊肿>3 cm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妇科检查]
A --> C[白带常规]
A --> D[宫颈涂片]
B --> E[外阴/阴道体征]
B --> F[宫颈/子宫体征]
C --> G[病原体检测]
D --> H[细胞学分级]
A --> I[影像学检查]
I --> J[盆腔超声]
I --> K[MRI/CT]
J --> L[子宫结构]
J --> M[卵巢囊肿]
K --> N[深部病变]
A --> O[实验室扩展]
O --> P[激素六项]
O --> Q[肿瘤标志物]
判断逻辑
妇科检查:
外阴红肿/阴道充血 → 提示感染性炎症
子宫增大伴压痛 → 需结合超声排除肌瘤或腺肌症
白带常规:
白细胞>10/HPF + 线索细胞 → 细菌性阴道病
真菌孢子阳性 → 念珠菌感染
盆腔超声:
子宫内膜不均质增厚 → 需子宫内膜活检
卵巢多囊样改变(单侧≥12个卵泡)→ 提示PCOS可能
激素六项:
FSH>40 IU/L + E2<20 pg/mL → 卵巢早衰
睾酮>0.8 ng/mL → 高雄激素血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全血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110 g/L → 提示慢性失血性贫血,需排查异常出血原因
白细胞>10×10⁹/L + 中性粒比例>75% → 急性感染征象
CRP与ESR:
CRP>10 mg/L + ESR>30 mm/h → 强烈提示活动性炎症(如盆腔炎)
性激素检测:
孕酮<3 ng/mL(黄体中期)→ 黄体功能不足,可致不孕
PRL>25 ng/mL → 高泌乳素血症,抑制排卵
肿瘤标志物:
CA125>35 U/mL + 超声异常 → 需排查卵巢恶性肿瘤
HE4>140 pmol/L → 卵巢癌特异性标志物
HPV DNA检测:
高危型阳性(如16/18型)→ 需阴道镜活检排除宫颈癌前病变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核心路径:症状+体征 → 初步检查(妇科+白带+超声)→ 针对性扩展检查
关键决策点:
出血异常 → 宫腔镜+内膜活检
盆腔包块 → 肿瘤标志物+增强MRI
内分泌症状 → 激素动态监测
注意事项:
绝经后出血需视为恶性肿瘤警报征象
青少年患者优先排除结构异常和内分泌疾病
参考文献: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
WHO《生殖健康诊断指南》
FIGO《异常子宫出血管理共识》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128: Diagnosi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