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细菌感染伴或不伴继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新生儿溶血Neonatal haemolysis due to systemic bacterial infection with or without concomitant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更新时间:2024-10-12 14:01:01 关键词 索引词 Neonatal haemolysis due to systemic bacterial infection with or without concomitant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全身性细菌感染伴或不伴继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继发于全身性细菌感染伴或不伴继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新生儿溶血
展开 同义词 Neonatal haemolysis secondary to systemic bacterial infection with or without concomitant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展开 缩写 DIC相关新生儿溶血、感染性DIC引起的新生儿溶血
展开 别名 新生儿感染性溶血、新生儿细菌感染并发DIC导致的溶血、细菌感染相关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细菌感染诱发的溶血、伴有或不伴有DIC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溶血
展开 全身性细菌感染伴或不伴继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黄疸迅速加深 :
新生儿皮肤和眼白部分出现明显的黄色,尤其是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80%-90%)。
苍白面色 :
由于急性溶血导致的贫血,患儿面色苍白,伴有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70%-80%)。
尿色变深 :
尿液呈酱油色,提示大量血红蛋白尿(60%-70%)。
其他可能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
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拒乳、呕吐腹泻(50%-60%)。
出血倾向 :
皮肤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等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40%-50%)。
器官功能障碍 :
肾脏受累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氮质血症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则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30%-4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血液学改变 :
红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80%-90%)。
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70%-80%)。
循环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上升,结合珠蛋白水平下降(60%-70%)。
脾脏肿大 :
脾脏肿大为主,可能伴肝脏肿大,反映了脾脏清除破碎红细胞的过程(50%-60%)。
非典型体征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
多器官功能障碍 :
急性肾损伤、脑水肿或颅内出血等表现(30%-40%)。
休克 :
重症病例可迅速进展至休克状态,危及生命(20%-3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血液检查 :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80%-90%)。
凝血功能 :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70%-80%)。
血红蛋白相关指标 :循环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上升,结合珠蛋白水平下降(60%-70%)。
肝功能检查 :
转氨酶(ALT、AST)升高,胆红素(特别是间接胆红素)水平增高(50%-60%)。
肾功能检查 :
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提示急性肾损伤(40%-50%)。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脾脏肿大为主,可能伴肝脏肿大;肾脏可能显示实质损害或肿胀(50%-60%)。
头颅CT/MRI :如怀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见脑水肿或颅内出血(30%-40%)。
注:临床表现因感染类型、新生儿免疫状态及是否存在DIC而异。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的新生儿更易受到此类疾病的侵袭。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