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黑斑或雀斑样痣Other specified Acquired melanotic macules or lentigin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0:33:13
编码ED61.Y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melanotic macules or lentigines、其他特指的获得性黑斑或雀斑样痣、全身性发疹性黑子病、全身性发疹性雀斑样变、获得性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获得性真皮黑素细胞增生症、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Hori痣、颧部褐青色痣
别名雀斑样痣、获得性黑斑、黑子-雀斑样痣、单纯性雀斑样痣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黑斑或雀斑样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皮肤活检显示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数量增加伴黑色素颗粒增多(表皮型),或真皮浅层树突状黑素细胞聚集(真皮型)。
      • 需明确区分亚型:
      • 获得性真皮黑素细胞增生症:真皮浅层可见梭形黑素细胞。
      • Hori痣(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真皮中深层黑素细胞弥漫性增生。
  2. 必须条件(核心临床特征)

    • 后天获得性皮损:成年后出现的色素斑点,非先天性。
    • 典型皮损形态
      • 扁平、边界清晰的褐色至蓝灰色斑点(直径1-10mm)。
      • 对称分布(如Hori痣的双侧面颊)。
    • 持续存在:皮损无自发消退倾向,随年龄缓慢增多或加深。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紫外线暴露史:长期日光暴露部位(面部、手背)多发。
    • 皮肤镜特征
      • 均匀色素网状模式(表皮型)或蓝灰色无结构区(真皮型)。
      • 阈值:皮肤镜评分≥7分(基于色素均一性、边界清晰度等)。
    • 无自觉症状:患者无痛痒、脱屑等炎性表现。
    • 排除其他疾病
      • 黄褐斑(melasma):妊娠或避孕药相关,云雾状边界。
      • 恶性黑色素瘤:ABCDE法则阳性(不对称、边界不清等)。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临床视诊] A --> C[皮肤镜检查] B --> D[记录皮损分布/形态] C --> E[色素模式分析] D --> F[疑似诊断] E --> F F --> G{需病理确诊?} G -->|是| H[皮肤活检] G -->|否| I[随访观察] H --> J[组织病理学分型] J --> K[制定治疗方案]

判断逻辑

  1. 临床视诊

    • 重点观察皮损颜色(褐 vs 蓝灰)、分布(对称性)、边界清晰度。
    • 若符合“必须条件”中2项以上,进入皮肤镜检查。
  2. 皮肤镜检查

    • 表皮型(如日光性雀斑样痣):
      • 判断:均匀浅褐色网格,无蓝白幕/回归结构→支持良性。
    • 真皮型(如Hori痣):
      • 判断:蓝灰色无结构区±褐色斑点→需活检排除太田痣。
  3. 皮肤活检

    • 适应证:
      • 皮肤镜提示不典型特征(如色素不均)。
      • 皮损快速增大/颜色改变。
    • 解读逻辑:
      • 表皮基底层色素增生→支持雀斑样痣。
      • 真皮黑素细胞聚集→确诊获得性真皮黑素细胞增生症。
  4. 影像学检查(超声/MRI)

    • 适应证:怀疑深部浸润或恶变。
    • 异常意义:
      • 超声显示真皮层高回声团块→提示黑素细胞增生。
      • MRI的T1加权像高信号→提示黑色素沉积。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1. 组织病理学关键指标

    • 黑色素细胞密度
      • 参考值:正常表皮基底层约5-10个/mm²。
      • 异常:>15个/mm²支持黑色素细胞增生症。
    • Fontana-Masson染色
      • 参考:表皮基底层散在黑色素颗粒。
      • 异常:颗粒成簇聚集或延伸至真皮→提示病理性色素沉着。
  2. 免疫组化标记物

    • S-100/HMB-45阳性率
      • 参考:真皮黑素细胞弱阳性(<30%)。
      • 异常:强弥漫阳性(>70%)→需警惕恶性潜能。
  3. 血常规/生化(鉴别诊断用)

    • 甲状腺功能(TSH)
      • 参考:0.4-4.0 mIU/L。
      • 异常:低下伴皮肤色素沉着→需排查Addison病。
    • 自身抗体(ANA)
      • 参考:<1:80。
      • 异常:阳性→排除红斑狼疮相关色素沉着。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路径
    • 临床典型皮损 + 皮肤镜特征 → 初步诊断。
    • 确诊必行:组织病理学(金标准)。
  2. 警示征象
    • 皮损不对称/边界模糊 → 立即活检排除恶变。
  3. 实验室价值
    • 主要用于排除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自身免疫病)。

参考文献

条目雀斑ED61.0
条目黏膜黑变病ED61.1
条目日光性雀斑痣EJ20.1
条目日光性着色斑病EJ20.2
条目其他特指的获得性黑斑或雀斑样痣ED61.Y
条目其他特指的皮肤疾病EM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