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词Dermatoses attributable to hyperviscosity or microvascular occlusion、其他特指的高粘或微血管阻塞性皮肤病、血小板栓引起的皮肤微血管闭塞、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关血小板栓塞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相关血小板栓塞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栓塞引起的皮肤微血管阻塞、心脏栓塞引起的皮肤微血管阻塞、血管性凝血障碍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白色萎缩症、白色萎缩、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德戈斯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德戈斯病、红皮病多发性神经病、恶性萎缩性丘疹综合征、致死性皮肤和胃肠道小动脉血栓形成、全身性凝血障碍引起的皮肤微血管阻塞、异常蛋白血症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冷球蛋白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单克隆冷球蛋白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混合冷球蛋白致皮肤微血管闭塞、冷纤维蛋白原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冷凝集素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高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皮肤微血管紊乱、良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全血细胞计数]
B --> B2[凝血功能]
B --> B3[免疫学检测]
C --> C1[多普勒超声]
C --> C2[甲襞毛细血管镜]
C --> C3[皮肤活检]
D --> D1[冷球蛋白试验]
D --> D2[血液流变学检测]
判断逻辑:
全血细胞计数:
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关
血小板>450×10⁹/L→需排查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多普勒超声:
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支持微血管阻塞
正常血流→排除大血管病变
皮肤活检:
微血栓+无炎症细胞→确诊核心依据
伴炎症浸润→需重新评估是否为血管炎
冷球蛋白试验:
阳性→指向冷球蛋白血症亚型
阴性→需排查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纤维蛋白原
2.0-4.0 g/L
>4.0 g/L:血液高粘状态→增加血栓风险
抗凝治疗+血浆置换评估
D-二聚体
<0.5 mg/L
>0.5 mg/L:微血栓形成活动期→提示疾病进展
动态监测+抗凝强化
红细胞压积
♂40-50%,♀36-48%
♂>50%/♀>4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需JAK2基因检测
放血疗法+羟基脲评估
冷球蛋白
阴性
阳性:冷球蛋白血症→需分型(I/II/III)
避免寒冷暴露+利妥昔单抗治疗评估
抗磷脂抗体
阴性
阳性:继发抗磷脂综合征→增加皮肤坏死风险
抗凝+免疫调节治疗
血液粘度
3.5-5.0 mPa·s
>5.5 mPa·s:高粘滞综合征→需紧急干预
血浆置换+水化治疗
四、诊断流程总结
确诊路径:皮肤活检(金标准)+基础疾病证据
关键鉴别:
血管炎:活检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单纯凝血障碍:无皮肤特异性改变
治疗导向:
冷球蛋白型→靶向B细胞治疗
骨髓增生型→细胞减灭治疗
高粘滞型→血浆置换优先
参考文献: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21st ed.)
ICD-11官方临床指南(WHO, 2023)
欧洲血液病学会(EHA)微血管病诊疗共识(202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血栓性皮肤病专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