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牢记“三不”守则,增强风险意识远离鸡心螺!

热点新闻 / 责任编辑:张熙2025-07-10 09:35: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37字
鸡心螺毒液可致呼吸衰竭和心脏骤停,公众需增强风险意识。遵守不捡拾陌生贝壳、不触碰礁石缝隙生物、不投喂海洋动物的三不守则,穿戴防护装备,以避免悲剧发生。
鸡心螺毒液呼吸衰竭心脏骤停海洋生物风险意识三不守则防护装备赶海安全海滩活动美丽贝壳致命危险应对策略急救措施自然敬畏
赶海牢记“三不”守则,增强风险意识远离鸡心螺!

近期,一则美国博主在冲绳海滩徒手捡起剧毒大理石芋螺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引发全球关注,视频获超3000万次观看,数百万网友直呼“后怕”。博主贝基李·罗尔斯当时被贝壳外观吸引,捡起晃动倒出沙石时才发现内部有活体,随后放归海中。事后查询资料才知道这是剧毒鸡心螺的一种,其毒液可致人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甚至死亡。这一事件凸显了公众对海洋生物危险的认知盲区。

鸡心螺:美丽外表下的致命杀手

鸡心螺,堪称海洋中的“绝命毒师”。它的毒液含有数百种神经毒素,毒性比多数毒蛇还强,仅仅1毫克毒液就能让成人呼吸衰竭。而且,毒液里有特殊成分能麻痹痛觉神经,被刺者可能毫无痛感,从而延误救治,最终因呼吸肌麻痹或心脏停搏死亡。目前,救治主要依赖呼吸机支持,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广谱抗毒血清,黄金抢救期极短。 鸡心螺的攻击方式十分隐蔽。它口腔内藏着箭状齿舌,能瞬间刺穿皮肤甚至潜水服,然后射入毒液。当贝壳闭合时,它看似静止不动,可一旦接触,就可能触发攻击反应。像大理石芋螺这种品种,因其花纹艳丽,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安全贝壳”,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危险系数。

公众认知偏差,危险近在咫尺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公众存在不少行为和认知误区。很多人看到美丽的海洋生物,就觉得它们是无害的,博主就是因为被贝壳外观吸引才徒手触碰。调查显示,60%的海滩游客有随意捡拾贝壳、触摸礁石缝隙生物的习惯。 不少人以为贝壳是“无生命”的,或者觉得静止的就没有威胁,完全忽视了活体螺类的攻击本能。还有部分游客低估了毒液的作用速度,觉得伤口小就没危险,可实际上,微小的伤口也可能引发致命后果。 另外,海滩的环境因素也增加了风险。海滩上的沙粒、海水会遮盖贝壳,游客在捡拾贝壳或礁石时很容易意外接触到它们。尤其是儿童和摄影爱好者,他们更容易被美丽的贝壳吸引,从而面临更高的风险。

掌握应对策略,守护生命安全

为了预防鸡心螺带来的危险,大家要遵守“三不”守则:不捡拾陌生贝壳、不触碰礁石缝隙生物、不投喂海洋动物。赶海时,最好穿戴厚胶底鞋、长袖衣物,再佩戴防割手套,使用长柄夹子来操作。 如果不幸被鸡心螺刺伤,要立即用45℃的热水(不是沸水)浸泡伤口90分钟,这样能破坏热敏毒素。千万不要揉搓伤口,以免毒液扩散。然后用镊子轻刮残留的毒针,让患者保持静止,并尽快呼叫急救。 这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海洋生物虽然美丽,但也可能暗藏致命危险。大家在享受海滩活动时,一定要以“敬畏自然”为准则,增强风险意识,掌握科学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
  • 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
  • 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
  • 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
  • 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
  • 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
  • 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
  • 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
  • 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
  • 癌症骨转移的五大征兆,早发现早治疗癌症骨转移的五大征兆,早发现早治疗
  • 乳腺结节不痛更危险,警惕乳腺癌早期信号!乳腺结节不痛更危险,警惕乳腺癌早期信号!
  • 婚检多重要你知道吗?多方面保障婚姻健康婚检多重要你知道吗?多方面保障婚姻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