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媒体报道了洗衣机卫生问题引发的健康风险。北京和上海疾控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洗衣机内筒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北京洗衣机水样检测出17种细菌,上海抽查显示洗衣机内槽霉菌检出率60.2%,总大肠菌群检出率100%。洗衣机夹层因积水、潮湿,成了细菌和霉菌的滋生温床,可能通过衣物或空气传播,引发过敏、呼吸道疾病及真菌感染。而公众洗后立即关盖、未及时干燥等错误习惯,正是关键风险点。
洗衣机污染:致病“隐形杀手”是如何炼成的?
洗衣机内筒与外筒的夹层结构易导致洗涤水残留,衣物纤维、洗涤剂残留和环境湿度共同形成了细菌培养基。常见病原体包括霉菌(如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和霉菌有多种扩散路径,一是接触传播,细菌附着在衣物上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引发瘙痒、过敏,甚至股癣、脚气等真菌感染;二是空气传播,霉菌孢子随洗衣机开启时的水雾释放,被吸入后可能诱发哮喘、过敏性肺炎或鼻炎;三是交叉感染,家庭共用洗衣机时,病原体在不同衣物间传播,尤其会危害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和老人。另外,20℃水温适合真菌生长,长期接触低剂量病原体,可能引发慢性过敏或呼吸道疾病。
洗衣机污染危害大,真实案例敲响健康警钟!
在现实生活中,洗衣机污染已经导致了不少健康问题。有家庭儿童因洗衣后未干燥洗衣机,衣物残留真菌,反复出现股癣发作。还有老人长期穿着未彻底清洁的内衣,引发皮肤瘙痒与皮疹,误诊为湿疹后才发现是真菌感染。哮喘患者在使用未清洁洗衣机后,症状也会加重,检测发现霉菌孢子浓度超标。上海疾控中心的数据也说明了霉菌与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霉菌孢子体积小、易扩散,增加了致病风险。
四步走教你给洗衣机“洗澡”,健康生活没烦恼!
为了降低洗衣机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日常维护四步法。一是即时干燥,洗后30分钟内擦干内筒积水,侧开门洗衣机需清洁门封圈,通风1小时以上;二是定期深度清洁,每月使用专用清洁剂或洗衣机自清洁程序,每季度拆卸过滤网并消毒;三是消毒剂使用规范,先消毒液浸泡衣物,后洗涤剂清洗,避免混合使用腐蚀内筒;四是环境管理,保持洗衣机周围通风,避免布罩长期覆盖,定期检查排水管残留污水。在多雨季节,需延长通风至2小时,使用除湿剂降低洗衣机内部湿度。家庭成员免疫力低下时,增加清洁频次至每两周一次,并优先选择高温烘干功能。
长期守护健康,洗衣机清洁认知要升级!
我们应将洗衣机清洁纳入家庭卫生常规流程,就像重视空调清洗一样。可以安装湿度监测装置或选择带有自动干燥功能的智能洗衣机。同时,要纠正“强力洗涤更干净”的误区,过高的转速会损伤衣物纤维并残留更多污垢。还要强调“少量衣物需均匀摆放”的必要性,避免因晃动导致清洁不彻底。对于过敏体质者,可搭配衣物紫外线消毒或高温熨烫作为二次屏障。 洗衣机作为家庭卫生的“隐形漏洞”,其清洁维护是预防疾病的重要防线。大家应立即检查家中洗衣机的干燥状态,制定定期清洁计划,并将此纳入家庭健康管理的常规流程,保障自身与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