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省拟立法保障无偿献血者权益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该草案是应对临床用血供需矛盾、推动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草案将于2025年11月提交审议,目前正处于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这一立法对公众健康保障意义重大,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草案构建了怎样的献血保障体系?
草案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县级以上卫生健康部门主管献血工作,承担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重要职责。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也被赋予了献血组织义务,比如高校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集体献血活动,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同时,每年6月被定为“无偿献血宣传月”,届时将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和参与度。 在献血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方面,草案也有诸多亮点。固定献血点被纳入城市规划,实行“先建后拆”原则,确保采血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流动献血车拥有专属停车位,还能免收停车费,这不仅方便了献血车的停放,也提高了采血工作的效率。而且,草案明确禁止任何单位阻挠采血工作,为献血环境提供了安全保障。
无偿献血者能享受哪些激励与优待?
草案在激励机制方面诚意满满,用血减免政策分级细化。献血者本人的用血优待根据累计献血量而定,累计献血量达1000ml以上,本人临床用血可终身免费使用所需血量;累计800 - 1000ml,十年内免费使用所需血量,之后享受三倍献血量减免;累计献血量不满800毫升的,五年内享受三倍献血量减免。而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双方父母、子女及其配偶临床用血时,合计可免费使用献血者累计献血总量等量的血液。例如,一位献血者累计献血800ml,其配偶需要用血时,就可以免费使用800ml的血液。 获得国家无偿献血表彰的个人还能享受多项社会优待。凭相关证件,他们可以免交公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诊察费,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和旅游景区,部分设区市还会对其乘坐公共交通给予优惠或免费。这些优待政策提升了献血者的荣誉感与获得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信息化服务如何提升献血体验?
草案提出建设全省统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这将实现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间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这个系统,“医院直免”“跨省用血减免”等便民服务得以推进,大大简化了用血报销流程。献血者及其亲属在异地用血时,也能便捷地申请费用减免,提升了血液调配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以往,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后,报销流程繁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现在,有了“医院直免”政策,在医院就可以直接减免用血费用,方便快捷。 此次立法在固定献血点保护、信息化建设和应急保障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尤其在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对区域血液安全具有示范意义。社会各界可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4日。相信通过制度保障、社会激励与技术赋能的结合,能够有效缓解血液供需矛盾,增强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意愿,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临床用血体系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施,为无偿献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