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规定常温纯牛奶生产只能用生乳,禁止添加复原乳。这一政策旨在提升乳制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为何修订《灭菌乳》标准?
此次修订与中央政策部署息息相关,是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要求的具体落实。从行业现状来看,灭菌乳在我国液态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复原乳的使用可能降低产品营养价值。2024年我国生鲜乳产量达4079万吨,抽检合格率99.9%,规模化养殖比例达76%,这表明生鲜乳在产量、质量和规模化养殖方面已能支撑纯生乳生产。在国际竞争力方面,部分进口灭菌乳实际使用复原乳,新规实施可规范市场秩序,减少国外低质产品冲击,助力国产乳品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规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 营养提升:复原乳经过高温处理,会导致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活性成分流失。而生乳产品能保留更多天然营养成分,营养价值更高。比如免疫球蛋白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乳铁蛋白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这些在生乳中含量丰富,在复原乳中则大量减少。
- 标签透明化:新规要求产品包装只能标注“纯牛(羊)乳”,这能消除消费者对“纯牛奶含复原乳”的疑虑,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不用再担心被复杂的标签误导。
- 消费场景简化:以往消费者选购牛奶时,需要通过复杂的标识来判断产品是否含复原乳。现在新规实施后,消费者直接选择标注“纯牛(羊)乳”的产品,就能获得高品质乳制品,消费体验大大提升。
新规给乳制品产业链带来哪些变化?
- 上游养殖业迎来机遇:新规实施后,生鲜乳需求激增,会提升原奶收购价格,增加养殖户收益。养殖户看到收益增加,会更积极地养殖奶牛,形成“生产 - 消费”的正向循环,推动上游养殖业发展。
- 乳企面临转型压力与机遇:企业需要调整生产工艺和原料采购策略,短期内可能面临成本上升。但从长期看,这会推动行业向标准化、高质量方向集中,促进乳企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 进口产品面临调整:部分依赖复原乳的进口灭菌乳将被归类为“调制乳”,需重新标注并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压力。这会倒逼国外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灭菌乳》国标未来走向如何?
专家预测,《灭菌乳》国标可能会进一步完善,例如细化营养指标或扩大原料限定范围,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增强公众对生乳营养价值的认知,促进“鲜奶消费”趋势,为政策长期效果提供社会基础。政策通过透明化标签和质量提升,有助于消除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疑虑,助力行业品牌价值提升。 此次《灭菌乳》标准修订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既保障了消费者获得更健康的产品,又推动了全产业链升级。未来,随着政策深化和行业创新,我国乳制品行业有望实现品质与竞争力的双重突破,为公众提供更多优质选择。